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如何化“危”为“机”
2020-02-25 09:09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行动计划提出两年来,尽管社会上已经开发出许多开放的适合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出现了许多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组织开展了许多信息化教学竞赛,但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资源短缺、教学压力大、应用动力不足,在职业院校中大规模、有组织地应用信息化教学并没有出现,大多数院校还处于教师自发应用的状态,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推进依然任重道远。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职业院校不能按期开学,学生何时返校复课目前还不确定。在教育部的号召下,目前职业院校都在落实“停课不停学”,组织教师准备网络教学、在线教学。但是实现远程教学在学校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主要有:一是大部分职业院校资金设备有限、开发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短缺,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重资源建设、轻使用应用;二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网络教学、在线教学,虽然近几年有少量教师使用过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开展教学,也拍摄过微课,但是对于录播、直播则知之甚少;三是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没有根本转变,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统一步调,以讲授传授知识为主,这样的在线教学难有实际效果;四是这两年笔者对两所高职院校几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习惯网上学习的学生只有不到70%,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平民家庭,家里未必具备长时间在线学习的条件。我院对全体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90%学生可以用手机正常学习,只有63%的学生可以用电脑学习,82%的学生家有网络可以学习,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影响到远程教学的实施成效。

  但是时不我待,职业院校需要化“危”为“机”。

  其一,目前许多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公司,都在开展网络和在线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如移动课程教学APP、直播、录屏等,一些教学专家也在网上开展在线远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实施培训,中国大学MOOC上的在线教师培训课程也在陆续开课。职业院校应该及时收集和通报培训信息,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组织教师全员在线参与培训,使得教师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教育信息技术,保证在线远程教学的进行,并通过实际使用为今后普遍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其二,除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人卫慕课等免费课程教学资源,现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也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拿出来共享,还有很多做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公司也在提供免费资源,如蓝墨公司的云教材等。学校要尽快收集和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渠道,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承担的课程,去了解和熟悉相关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的开课方式,设计组织好以各种方式用于远程教学,并通过实际使用,为今后自己的教学收集课程和教学素材。

  其三,利用这次的在线远程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和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方法,尤其是设计如何使用互联网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结构积累经验。

  其四,让学生通过这次在线远程学习,熟悉和掌握在线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学习的兴趣提升,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其五,根据调查的数据,建议尽可能采用手机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APP开展教学,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线远程上课学习,不宜过多使用直播。同时,教师在远程教学中也不宜讲得太多,而是多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多组织在线的讨论交流、测验,开展一对一的答疑指导,适当布置线下作业,在线提交,相互批改等。

  由此,职业院校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初步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建设、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积累经验,从而为全面普及“互联网+教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打开突破口,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

  同时,职业院校在充分利用公共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为建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提供有益经验。通过实际检验各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课程资源的优缺点,使其更加完善;通过对各种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使用,识别良莠、优胜劣汰。

  (作者系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