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吴朝晖:勇担时代使命,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
2020-01-09 08:44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1月8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大会邀请了众多嘉宾一起分享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凝聚共识,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推动社会制度优化贡献知识。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以“全球科教变革与创新型大学建设”为题作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关于大变局、创新型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一些思考。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变与不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与不变深刻交织”,吴朝晖首先讲到,变化的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文明演进与科教发展趋势,不变的是变化背后的创新驱动发展规律和拔尖创新人才竞争态势。而大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育人与创新,他提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将决定着大变局的演进方向。他说,高水平大学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勇担时代使命,共同解答好“发展什么样的大学”“如何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教支撑引领。

  吴朝晖详细阐述了他所理解的变与不变:

  变化之一体现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将由多中心共同引领支撑。一是世界科技实力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地域分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亚太地区有望与北美、欧洲并存成为的新科教中心;二是世界科技中心将与世界教育中心相互支撑发展,教育中心将为科技中心在源头创新、创新人才和知识创新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以科技和教育为代表的全球开放式网络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创新资源和要素将呈现网络式分布、联动性会聚、跨区域合作等特点。

  变化之二体现在科技创新呈现大融合、大交叉、大会聚的趋势。21世纪的创新范式将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组织机制、个体探索模式、实验研究方法,而是向以生态系统为特征的创新3.0转型,向有组织的大科学研究、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基于大数据的新范式转变。知识将走向大融通,科技与人文联系将日渐紧密,学科板块之间通过理论移植、知识互鉴、对象转移等强化交叉会聚,新学科、新专业、新方向、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将不断涌现。

  变化之三体现在智能教育革命的到来。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不断取得链式突破,包括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可以预见,智能增强时代正加速到来。人机将共存、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将更加交互并行,人、物理世界的二元空间将转变为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虚拟世界的四元空间。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协同的模式迅速向教育、学习领域延伸,推动教育1.0转向学习2.0,人机协作将成为常态,师生交互将成为必然,终身学习将成为主流,泛在学习将成为普遍。

  不变之一体现在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仍是创新与育人的高度融合。通过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教育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的生态循环与动力系统,大学将形成教育与创新联动发展的局面。

  不变之二体现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特殊性要求仍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从我国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来看,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国情与办学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才能最终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吴朝晖认为,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它将积极回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原始创新突破、创新人才供给等核心问题,既解决追求世界一流与坚守中国特色的问题,又体现补齐教育短板与提供中国方案的统一,为世界高等教育新的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二、如何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

  接下来,吴朝晖谈到了他对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他认为,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类型,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在创新维度、内部结构、外部网络、治理保障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关于创新维度,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维度是“开环”,即要回应时代新人培育要求,做到体系开放、主体转变、课堂融通。第二个维度是“会聚”,即要回应学科交叉融合要求,优化交叉融合的学科布局,构建学科新增长点,推进跨学科协同攻关。第三个维度是“联动”,即要回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推动有组织创新、创新范式转型和集成攻关等。第四个维度是“开放”,即要回应全球合作办学的要求,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国际化合作模式,建设面向全球开放发展的工作体系。第五个维度是“包容”,即要回应治理能力提升的要求,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与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内部治理架构,理顺外部关系,激发人才活力。

  关于内部结构和外部网络。对内,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具有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教育的“双驱动”形式,形成相互叠加支持的两个内部生态结构,一个是以“学科-人才队伍-教学”为核心要素的育人内结构,另一个是“学科-人才队伍-科研”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内结构。这两个内结构通过学科和人才队伍衔接协同,形成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平台。对外,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形成了多网络融合的大学外部生态,这些网络包括人才发展与成果转化网络、社会服务网络、国际合作网络、校友联络网络。内部结构与外部网络之间通过育人开环、创新开放和文化开源实现互动联通。

  关于治理保障,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将以开放式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能力保障一流的办学事业,包括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决策与统筹协调机制、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行政执行与责任机制、依托学术委员会的教授治学机制、依托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机制、学生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多网融合的开放式发展共同体机制等。

  三、浙大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最后,吴朝晖分享了浙江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实践与探索。“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是一项开创性、战略性事业”,他介绍到,浙江大学以“扎根、铸魂、启真、崇善、开源、奋进”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以“卓越思维、整体思维、实践思维、开放思维、底线思维”谋篇布局,通过“五大战略”加快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

  战略之一是推动以学生为本的一流教育教学,包括建设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和特色的继续教育,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构建开环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由教育者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四个课堂的实质性融通。

  战略之二是推动一流学科体系的创新发展,包括完善学科体系布局,推动高峰学科、一流骨干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等竞相发展,以实施创新2030计划加快学科会聚造峰,加快形成共创一流的学科生态环境。

  战略之三是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以一流学科集聚一流人才,以学科高峰带动形成科研高地,提升学校源头创新水平。

  战略之四是以国际化为主轴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方面,提升国际化横向拓展能力,将国际化理念全面融入整体办学活动,通过国际化办学提升全球竞争力。对内开放方面,发挥院系的主体作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战略之五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深化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在内部理顺校-院-系所的关系,在外部理顺学校、政府、社会和全球网络的关系,推动大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吴朝晖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共同努力,进一步适应大变局的要求和建设世界主要科技中心的需求,加快构建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8-30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