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2月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摩根大通协办,宝马集团大中华地区支持。本次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旨在介绍并宣传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成果,探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加拿大新驻华大使鲍达民,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马来西亚教育部秘书长拿督默罕默德·噶扎里·阿巴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卢迈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主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
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发表致辞。她介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截止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600所,每年招生926万,在校生近3000万,其中中等职业教育10000所、高等职业教育1418所,每年向社会提供的技术技能人才近10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同类教育结构的40%左右。每年培训近亿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一共1000多个专业,这些专业覆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覆盖了市场所需求的各个岗位,尤其是41大门类、107中类、666个小类的工业部门。
鲁昕提到,2019年国务院决定高等职业教育扩招100万,这个扩招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推动了普及高等教育,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为我们国家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战略储备。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培养工作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领军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
三是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加快构建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四是践行“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毕业证书要与资格证书相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教育相对接。由此来满足国家、企业、百姓对职业教育的各方面需求。
五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技之长,缓解就业压力,从而进行优质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储备。
近些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赋能全产业、全领域、全行业,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文件。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和阶段性战略,提出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新岗位。2019年人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领域人工智能需要的13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对推进在创新中发展和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13个新职业缺口据有关部门测算高达3000万。
鲁昕认为,这不仅是总量的缺口,也是结构性缺口,新技术发展驱动教育生态、教育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教育的能力、教育的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推动着教育的逻辑发生本质变化。中国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技术提出的诸多挑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拿出具体举措。
我国经济社会面临全面转型,世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今天的产业质量、产业结构与5年前已完全不同,未来的产业质量和结构会有更大水平的提高,更大幅度的发展。
鲁昕认为,如今人力资本成为发展的第一要素,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重大的成就不仅是GDP总量为世界第二位,增量为世界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联合国划分的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工业体系,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仍然存在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我国目前亟需四类人员: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性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承担了后两种人才的培养,占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70%。
致辞最后,鲁昕提到,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学会将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她表示,借此机会,欢迎各国一道开展中国职业教育领域更广泛的合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