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2019-03-13 10:46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教师找到从教的幸福感、满足感、荣誉感?3月5日,“两会E政录”特邀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就此接受专访。

  期待教师工资待遇,落实落地

  中国教师报:两位代表委员都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到要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当时两位在台下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朱永新:很高兴,因为教师待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落实落地、绩效工资怎样实施更有效的问题,也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能够关注教师的问题,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心声。

  刘希娅:听到这句话,我特别激动,在与许多一线教师互动时,大家也很期待很激动,同时也感受到政府在过紧日子的情况下还把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师很感恩,也充满了期待。

  有好待遇就会有好老师,有好老师就会有好教育,有好教育就会有祖国民族的好未来。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看似是一句话,但让我们在体会感恩感谢的同时也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中国教师报: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十大战略任务,其中一条就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些文件都与教师有关,在两位看来,这些文件能让教师收获哪些红利?

  朱永新:这些文件刚刚颁布,绝大部分还没有完全变成具体的政策,所以我觉得政策效应的显现还有一个过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教师工资待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对教师队伍建设可能还会有一些具体、新的措施,比如教师培养、师范教育体系再造、教师培养流程方法、教师进修培训、教师薪酬等。接下来,还有许多配套的具体工作方案要进一步推进。

  刘希娅:两个文件的颁布让一线教师很振奋,我记得《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2018年中央深改组研究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关于教师的问题,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句话——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我们把这些举措理解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体现。

  这一年来,全国教育大会、重庆市教育大会、九龙坡区教育大会的召开,都让我们具体感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尊师重教的氛围也是前所未有,我们第一次听到市委领导、区委领导讲教师队伍如何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舆论氛围、社会氛围。

  创新思维,为破解编制难题开药方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教师短缺问题通常与编制问题联系在一起,请问两位对此怎么看?

  朱永新:教师编制问题是老问题,但是我觉得可以在解决编制思路上有所突破。

  大家要看到,编制在原则上是不再增加的,因此在现有的框架内解决教师编制问题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幼儿园教师,还有中小学教师。首先编制在定编时就定得偏紧,其次编制管理还是过去“大班额”时代的做法,不太适合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所以,我个人的意见当然是争取编制,但不妨跳出编制来思考教师队伍建设。

  我提出两个方面的解决思路:

  第一,用同工同酬的办法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编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体系,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再加上落实退休以后的待遇,解决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这样一来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没有任何差别,编制问题就不是很突出了。现在的问题是,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大,有时钱的问题比人的问题、编制的问题更关键。

  第二,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购买公共服务的时代。也就是说,未来的教师一部分是编制内的,一部分则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解决。现在我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在为学校提供课程,未来还会有更多课程公司,比如数学公司、语文公司等,质量可能不比学校的教师差。

  所以,我认为编制的问题要突破编制,用创新的思维去破解,当然我们的行政部门也要提供更宽松合理、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编制体系,这个并不矛盾。如果考虑到教师培训、“全面二孩”政策、教师生育这些因素,我们现在的教师缺的不是一点点,仅用编制来解决难度非常大。

  刘希娅: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教师的增量不一定要在编制内解决,完全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简政放权,让学校真正招聘自己想要的人,还可以让不优秀、不合格的教师合理化地走出教育行业,这恰恰是一个机制创新的过程,可能会带给学校更好的队伍活力,给学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同时,这样也可以对教师的存量进行清理优化。在我的调研中,一些地方总体不缺编,但许多学校都缺编,这就是一种结构性缺编,一方面是学科性缺编,一方面是一些行政部门抽调教师,导致教师“在编不在岗”,这种情况很普遍。

  教师要有活力,首先得从重负之下解放出来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是我们的目标,但现在也有教师反映负担比较重,在两位看来,什么样的负担是教师不应该承担的?

  朱永新:今年两会我专门写了一个提案,就是要减轻教师的非教学性负担。去年我还提过一个保障教师休息权的提案。

  负担的第一种是许多非教学和非教育的任务,第二种是各种各样的考试评估检查,第三种与教育有一点点关系,现在许多教师对学生承担着无限责任。这让教师没有时间成长备课研修,甚至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觉得这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刘希娅:这个话题应该是近两年教育系统内部非常热的话题。近年来,一些教师跳槽辞职,可能有人认为是待遇不高,但也可能是基于过重的负荷。教师要有活力,首先得把教师从重负之下解放出来。

  朱永新:刘希娅校长讲到教师的精神负担问题,应该引起特别关注。这些年关于教师、教育负面的报道比较多。其实我们有大量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的故事,这些都是中国好故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的宣传不够,所以媒体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同时,一些学校对教师的排名成为教师的紧箍咒,让教师非常焦虑,自己班上的孩子成绩掉下来一点,自己教的学科稍微差一些,教师都很紧张,这个的确是要关注的。

  刘希娅:是的,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评价亟须跟上,我们很多的评价还是以简单的分数和升学率为准,甚至有些地区的教育业绩报告只看有多少人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没有科学地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评价教师,所以教师会处在夹缝中感到很为难。

  找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从读懂教育开始

  中国教师报:提起减负,我们会想到另外一个词——增效,此消彼长,我们应该在哪些层面提高效率,比如培训,比如教研,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增强教师从教的幸福感?

  朱永新: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新教育实验从发起到现在19年的历程中,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工作的强度并不亚于其他教师,但他们不觉得是负担,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职业的尊严,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发现了教育存在的魅力。当一个人沉迷于一件事情,对这件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时,那就不是压力。最关键的是让教师找到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尊严感。

  新教育提出了“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体系,职业认同即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有什么别样的意义、独特的价值,真正走进教育这个神奇的世界,会发现人是那么美好的存在,教育是那么幸福的事情,教师会找到教育的意义,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榜样。

  专业发展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新教育的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写作、记录成长的故事。所以,教师不在于工作时间多长,而在于能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刘希娅:我们有大量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包括我们谢家湾小学,这么多年课改下来,教师们利用节假日研发课程、研究孩子。平日放学后,也会有许多教师自发留下来,大家沉溺其中,从脱胎换骨的变化里感觉到自我拔节的声音,在与同行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专业研究对自己的改变,教师会有价值感,真的叫乐此不疲。

  由此我想到,整个社会要树立一种风尚,不要只看到一些负面新闻,要看到那么多学校、教师优秀的经验,无论师德师风还是教育方法都可以带给大家启示,让全社会去认可教师,让全社会去尊崇教师。有时候,这样一份认可远远比一份奖金重要持久。

  去年,谢家湾小学获得了“中国质量奖”,区委书记在全区给我们颁奖,号召全区向我们学习,学校教师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整个社会要一起多搭建平台,让教师体验专业的成长感、事业的成就感、生命的意义感,在这个过程中坚定教师从教的信仰、从教的恒心。

  同时,还要给教师更多培训的机会,当教师的视野、格局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教师会觉得内心充盈,生活很有滋味,从事教育也会生动多姿,教出来的孩子才会灵动,有创造力。

  但是,现在的教师培训也有一些问题。我建议,培训应该以校本培训为主,因为学校差异很大,校长最明白怎么培训自己的队伍,培训经费应该下沉到学校,我也曾经建议,我们的校本培训经费应该由过去的3%提高到10%,这也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能帮助每位教师获得发展的有效路径。

  朱永新:一些教师不被尊重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专业性不够,像医生,没有人敢不学医就拿着手术刀去给病人开刀。教师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世界上有哪个职业面对的对象如此复杂、充满不确定性,而且每天都在变化之中?人是最复杂的个体,作为教师如果不懂得人,不懂得儿童的心理,不懂得人成长的规律,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是仅仅懂得人还不够,人是怎么学习的,人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人的大脑是怎么加工信息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这需要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没有任何一个职业需要有如此丰富全面专业的知识体系,只有作为专业性的教师掌握了这样专业性的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明白教育。

  所以我们提倡专业阅读,因为人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就在最主要的教育经典里,同时我们特别强调教育写作,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不善于思考的教师就像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现在“人工智能教师”在向我们走来,优秀教师更要不断思考、不断成长。教师的专业性非常重要,但我们现在一些师范教育培养体系,其实并没有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来设计教师培养流程,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改造教师培养体系,真正按照教师成长规律来重新塑造教师。

  快速促进专业成长,教师也有“吉祥三宝”

  中国教师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身上也承担着许多责任与期待,由此说到教师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我想当教师成就了自我,也就有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两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朱永新:其实教师专业成长就是两个问题,第一是职业认同,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过去比较注重的是给教师知识技能,其实给教师真正的责任感、真正对教育理解的价值感,比给知识技能还重要。真正帮助教师重新理解教育,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这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专业发展,即“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我们称之为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这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一个教师如果能把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就有了成长的双翼,就能够飞得更高。

  刘希娅:我想与教育同行们分享三点感受。

  第一,坚定信仰,坚定信心。无论我们的教育、教师现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还有多少坎坷需要去面对,我觉得都要坚定信仰、坚定信心。教育是改变社会最系统、最深刻的路径。

  第二,广涉猎,多角度,用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充实完善自己,让科学性去诠释、支撑教师的专业性。现在我们要深学教育学、脑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要有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来支撑、诠释我们的专业性,赢得社会更好的尊重。

  第三,活出我们自己的人生精彩。我曾经给许多教师讲过,你的生命状态就是最好的课程,你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就是最好的课程,教师要让自己的生命状态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让我们的教师文化成为教育文化的代表,让教育文化成为国家民族文化的代表。

  朱永新:我当时在大学做教师的时候,学生都是师范生,我给他们写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的魅力。许多人做教师会有倦怠感,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好的一面,比如教师的孩子成才比例最高,再比如教师有那么多的学生,人缘是最丰沛的,所以真正走进教师职业,挖掘其内在魅力,教师会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中国教师报:当教师还是很幸福的。

  刘希娅:对,现在社会也有很浮躁的现象,但我们还是要沉下心来,挖掘教师职业带给我们人生的潜在价值、与众不同的价值,这也会让我们更有满足感。内心的平和充实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幸福。

  代表委员,给一线教师哪些建议

  中国教师报:最后,请两位代表委员用一句话来表达对一线教师的期许和建议。

  朱永新:我把我们新教育的这句话送给大家——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刘希娅:因为是老师,孩子的纯真带给了我们生命的纯净,孩子的多样性让我们的生命富有挑战性,孩子的成长给我们的生命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即影响。世界上没有哪一份事业能够像我们这样,通过影响孩子去影响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世界的方向和未来。

  所以,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样一份事业,在这份事业中,让我们尽享因为孩子、因为教育带给我们的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生命意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