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持之以恒减负不获全胜决不收手
2019-03-13 10:1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部长通道”上直面减负等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编者

  减负手段要升级

  徐冬青

  针对“线下减负,线上增负”的问题,陈宝生部长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一步将线上线下综合治理。目前,教育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制综合治理的文件,并比照线下治理的措施,对线上的培训进行规范,一定要把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

  从去年两会到今年两会,减负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部长讲话针对“线下减负,线上增负”、一些培训机构将“战场”开到线上和培训方式发生“变异”的现实,提出了坚决治理的决心和积极的应对之策,此举令人点赞,结果值得期待。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无疑会对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产生影响。而针对减负问题的综合性、变动性和问题不断增生的复杂性,还要遵循综合治理的思路,从外延式的治理向内涵式的治理转型升级。

  首先是标准治理。凡是实施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我国都有着各个层面的国家规范。就学科教学来说,国家层面包括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已经形成。任何一个教学机构只要实施教学活动,就必须将学科课程标准作为进行适龄儿童学科教学的基本准则。超标、过度补习、提前学习等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会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般来说,校外培训是弥补学校教学供给不足和局限而实施的灵活性的教学行为。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进行校外培训?究竟什么样的家庭需要孩子进行校外培训?搞清楚这些问题是解决减负问题的根本。因此,需要有针对学生的校外培训建议推荐制度设计,而不是完全由家长自由选择的无序状态。只有在接受学校正规学习指导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状态,准确定位校外机构的功能,发挥不同培训机构“补缺”“补弱”“补趣”“补特”的功能,才能杜绝校外补课、线上增负等问题。

  其次是规范治理。培训机构的规范办学本质上还是教育教学机构。作为教育教学机构,规范办学是基本条件。由于校外培训本质上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行为,培训机构为了自己的利润目的,往往在办学过程中,通过降低成本和多种市场营销方式,特别是在招生、广告的宣传中,过度夸大补习作用甚至人为制造恐慌、焦虑,助推应试教育,强化竞争氛围,这在广告宣传中普遍存在。因此,在前期基本规范了培训机构的基础上,需要在办学广告、招生等环节进行进一步规范,尤其是要对不实广告、虚假广告进行规范,包括广告的地点、方式、内容等都要进行审核和督查。

  再其次是数据治理。与上述标准和规范治理方式相匹配,针对线上培训的特点,可以考虑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门监管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推出实时学习数据上报制度,或者由专门监管机构直接提取所需数据,通过大数据治理的方式,对线上培训进行数据联网,进行信息监管和大数据治理。这既是对培训机构的有效监管,也可以引导培训机构朝向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线上学习用线上方式治理,是比较有效的策略,也一定能在现实中收到较好的成效。

  (作者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减负再难也要减

  汪明

  从现实看,推进减负需要做到校内校外同步治理、线下线上同步治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就教育内部自身而言,需着力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加大规范招生力度入手。

  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一是要确保课程负担适度。目前校内减负主要是减在校时间,即使课程教材难度不大,但如果课时量不足,教师加快教学进度,学生课内学习不充分,课外补习也就在所难免。要组织专家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估,确保学生能在正常的学期和学年顺利完成全部课程。二是改进教学方法。要真正让学校教学变得更为有趣,变得更富于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以此减少学生对校外补习的需求。三是科学布置作业。要对中小学家庭作业总量作出控制,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合理设计学生作业的内容和时间,鼓励学校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并实行动态调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进一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需要深入推进中考和高考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一是要加大考试内容和技术研究,推进重视能力、素养导向的评价评估。中考和高考改革要依据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最大限度地使考试命题能正确地评估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而不是通过机械记忆、重复训练获得的知识,同时考试的评分系统应该公正、透明。二是推进招生录取标准和依据的多元化与综合性改革。完善和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高等学校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转变单纯以考试成绩或者竞赛成绩进行招生的状况,引导整个社会向重视能力和素养转变。三是减少考试、严禁考试排名。适当减少统考次数和平时测试,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淡化分数概念,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同时,要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根本扭转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和学生、政府“唯升学率”评价学校的片面做法,探索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机制,着力推进改进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的绩效评价。

  进一步加大规范招生的力度。目前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招生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加剧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对于已经明确的招生规范要求,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相关规定真正落实到位。比如,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等。

  而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办学和招生规定,要从法律和政策角度进一步加以明确,如民办中小学违规跨区域招生问题严重扰乱教育生态,亟须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中进一步加以规范。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学生提案关注减负值得鼓励

  周芳元

  日前,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模拟政协社团提交的《关于将学生从校外辅导机构“拉”回学校的提案》在2018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展评活动中荣获“最佳提案”,并提交至全国政协会议。

  这份提案从学生身边突出的问题入手,抓住了学生校外培训热点问题,用数据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校外培训人数多,培训效果一般,培训费用较多,家长和受训学生普遍焦虑,培训机构夸大其词。

  面对这样的一个结果,学军中学的学生并没有止步,而是想到了把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到学校,并为学校开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药方,有缓解家长过度焦虑的,有学生时间管理的,有推动科学化教改的,有按照学生特点“分班”教学的,有对课堂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考核并提高教师待遇的,有充分利用学校教室资源的。

  有关学生的教育热点问题,学生是主体,学生最熟悉,感受最真实,印象最深刻,思考最可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领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开展相关调研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之策,能有效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打通教育热点难题最后一公里,从而让学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这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为实在的“教科书”。

  学生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展开调查和研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前我们讨论校外培训问题,听到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以及媒体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心声。杭州这些学生的做法给我们提了醒,在校外培训热的问题上,要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学生来说,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做法,在培训的问题上,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实际学习情况。

  学生提案进两会,这是对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鼓励,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阐释。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责任意识,从而有助于热点问题的解决。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教师)

  部长原声

  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难度很大,但是难度再大也要紧紧抓住不放,落实好“减负30条”。

  老师不要给孩子们出那些刁钻古怪的题,多出一些师生友好型的题,这样就可以解决家长“代做”的问题了。

  就社会来说,一是不要传播似是而非的所谓的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给一些不良机构做代言人;三是不要为一些号称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如果今天不减负,明日负担重如山。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会不高兴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