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提高专业支持 降低作业焦虑
2019-03-07 09:23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

  老师要看到作业背后的“人”,要加强和家长沟通,调研学生是如何完成的。认认真真地备课、备学生、备作业,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科学适宜地布置作业。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赵石屏:

  “家长要有教育理性,遵循大脑运作的规律。适合儿童写作业的环境一定是低情绪度的,家长越是吼叫,孩子越慢,显得越‘笨’。孩子作业卡住时,告诉孩子“不着急”“再想想”,效果会意外的好。

  去年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同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提案办理情况,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如浙江省下文规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纠错孩子的作业;山东省严控作业量,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岁末年初,《中国教育报》发布“2018中国家庭教育年度十大热点”,其中之一是“‘陪写作业综合征’刷屏朋友圈”。家长为孩子的作业着急导致心梗、脑梗、骨折,还有咬伤儿子的、调侃要嫁闺女求“亲家”辅导作业的……许多家长表示陪写作业带来的亲子矛盾造成了家庭幸福感下降,成为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

  截至3月2日,有6013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参与了中国教育报刊社与腾讯教育共同推出的“作业焦虑”调查,数据显示,57.9%的家长每天辅导孩子做题,90.8%的家长辅导作业时跟孩子发过火,55%的家长辅导作业时打过孩子,73.4%的家长对陪写作业感到筋疲力尽。针对这一热点话题和最新的调研数据,3月3日晚,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和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赵石屏,请她们为缓解作业焦虑“开药方”。

  为什么作业不能交给家长批改

  “这些调研数据比较符合我们平时在教育战线上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孩子没有满足家长的期待,家长就可能会急躁。”李有毅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应该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即使是低学段的学生家长,陪伴的意义也主要是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诚信人格、情操等非智力因素起引导作用,绝非直接帮孩子做作业。

  赵石屏从家校合作的角度解读教育部的规定,她认为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力求实现学校教育功能与家庭教育功能的互补,并不意味着家庭是教学、课程的补充,家长是学校的助手。“正因为目前家校合作被狭窄化理解为‘老师上课、家长辅导’,才会有七成以上的家长被要求辅导作业签字、纠错等现象。”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家长辅导作业时跟孩子发过火,甚至有过半家长还打过孩子。赵石屏认为这正是教育部要给作业划边界,明确规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的专业根据。因为现代学校的课程、教学是高度专业化的内容体系,需要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即使父母是数学博士,也未必能给6岁的儿童把数学题讲懂。儿童学习数学符号是很困难的,并不像成人那么容易把握。家长不了解6岁儿童的思维特点,奇怪这么简单的题孩子怎么就弄不懂,用不专业的眼光去判断孩子、要求孩子,就会造成情绪失控。”

  “中国有4亿家庭,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接受过教育专业的培训,家长群体总体上不具备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基本专业常识和教育辅导技能。他们能掌握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却不了解起步阶段儿童学习的特点,所以在陪写作业上困难重重、普遍焦虑。”

  赵石屏指出,教育部规定作业不得布置给家长,要直接布置给儿童,旨在培养儿童独立学习能力。可能有人会质疑,小学一年级还不识字,作业怎么布置给儿童啊?“其实,布置作业的方式就应该不超过儿童的能力水平,对不识字的儿童,就应该布置口头指令的作业。有经验的小学老师往往就口头布置一两句作业,要求孩子记住,就是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儿童的任务意识和独立胜任学习的能力。记住作业就是记住任务,就是独立学习的开始。所以教育部的规定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携手合作,家长要信任学校,同时也不能迁就孩子,不能因为心疼和宠爱孩子就舍不得孩子在学习上吃苦。”李有毅认为学习过程中遇到难关是正常的,家长不能简单地说什么都是负担,应该用一些励志故事或亲身经历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从这个角度说,对作业保持适度的焦虑是可以的。”

  家长能否容忍不完美的作业

  有不少老师反映,布置给孩子的手工作业有时一看就不是孩子做的,有的家长甚至喧宾夺主,从创意到操作都代劳了,孩子反而被晾在一边,所以家长的焦虑其实是自找的,症结就是受不了孩子的不完美。

  对于这种现象,赵石屏认为学校应严格作业要求,更要给家长讲清楚为什么不能替代,“孩子一旦背上书包进入学校,就是独立面对他自己的学习任务,哪怕孩子交上来的作业皱巴巴的不像样、不成形,价值也远远高于父母替代的高大上”。

  李有毅则从诚信品德培养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家长替代对孩子诚信培养的负面影响,比如现在有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作品,真的不好说是不是他自己做的,这跟小时候的手工作业未必能独立完成是有关联的。”李有毅建议学校可以改变此类作业的布置和评比方式,“比如让孩子在学校现场完成,避免家长过度参与“。

  赵石屏认为家校双方共同建立诚信体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首先学校要坚守,获得好评的一定是学生自己的作品,绝不能有例外。就像对学术界作假零容忍一样,诚信体系要从中小学对作业作假零容忍开始。

  李有毅认为不替代还有一个前提是了解作业的功能,“作业是老师教学的一部分,孩子作业的情况能反馈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能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赵石屏也认为中学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的,否则就跟不上。而主动和独立的学习能力,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的。

  赵石屏提醒家长要控制住呵护孩子、生怕孩子不完美、担心比不过别人等情感。父母爱子,要为之计长远“尤其是母亲,保护幼子的本能好多时候是比较软弱、容易放任的。这种软弱的情感可能一时让孩子看起来很完美,实际上恰恰是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剥夺。”

  “家长要有教育的理性,不那么完美的作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容忍不完美,孩子才能独立面对任务、逐步自己完成任务。”赵石屏强调家长切忌一开始就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否则学习能力发展不起来,不用等到中学,小学高年级时学习问题就出来了。

  是什么导致孩子“慢”和“笨”

  有调查显示,陪写作业时家长的暴躁情绪,往往是针对孩子做作业时的“笨”和“慢”。对此,赵石屏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营造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营造大脑运作时需要的低情绪度环境。

  她反复强调说:“写作业是大脑的活动。教育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定律,越是复杂的大脑活动,需要参与的情绪度越低。也就是说,孩子写作业就是大脑在运转,这个时候不需要紧张、不需要发怒、不需要很高兴,情绪度要低。如果家长一看到孩子不会做或做得慢就发火,恰恰是参与了强度很大的负面情绪,让孩子陷于紧张、恐惧,大脑也就根本没法动。所以家长越是吼叫,孩子越慢,显得越‘笨’,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李有毅也认为家长的急躁情绪跟内心的完美情结和对孩子的过高期待有关,“当家长觉得孩子没有跟上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急躁情绪就上来了。但是学习是个复杂的脑力活动,家长的过高期待和急躁情绪,对孩子的作业不是帮助,反而是干扰”。

  “家长请记住这个定律,适合儿童学习的环境一定是低情绪度的,不要说鸡飞狗跳,就是面带怒色,儿童都会感到你的情绪,思维都会被严重干扰。”赵石屏建议家长遇到孩子做题卡住时、算数算错了、作文写不下去了,一定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一定要遵循大脑运作的规律,降低情绪参与度,用两句话降低自己和孩子可能的焦虑,一句是“不着急”,另一句是 “再想想”。思考需要很低的情绪度。“不着急”“再想想”,这两句话就能降低儿童大脑活动的情绪参与,效果会意外的好。

  “孩子刚入学时家长有一定的陪伴是可以的,但陪伴不是手把手教孩子,而是培养孩子自我思考的思维能力,调动他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变成志趣,最后变成志向,这是不能急于求成的。”李有毅建议家长要有耐心,要注重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孩子到了中学会感到学习很吃力。

  缓解作业焦虑的关键何在

  本报收到的读者来信中,常有尖锐对立的看法,有的家长认为是老师推卸责任,“作业往家长群一发就没他什么事儿了”,也有老师认为家长不辅导作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还有人提问:这一代孩子身处信息时代,简单、机械、重复的大量练习有必要吗?

  对此,赵石屏认为要正确认识作业之于学习的价值:“学习是两个词,学和练习是连在一起的,练习就是一次一次地重复,主要任务是巩固,有学就必有习。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老师布置作业的专业度,科学精准地把握练习的有效度,减掉无效部分的练习。”

  赵石屏曾就同一个问题调查过不同地区、学校的一年级语文教师:“学生一年级开始学生字时,一个字写几遍基本能掌握?”答案有3遍、5遍,还有十几遍的,“甚至有个老师在二年级结束的暑假要求学生从第一册起所有的生字各写一排。”赵石屏认为这是因为目前的教育科研不够,对练习的量、练习的有效性、重复度研究不够,导致作业中存在不必要的练习,“这些不必要的练习就是应该减的负担”。

  作为有40年教龄的数学特级教师,李有毅特别强调老师要看到作业背后的“人”,不仅布置作业要适度,要有针对性、有效性,更要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要加强和家长沟通,调研学生是独立完成还是依赖家长帮助甚至是抄袭的。

  李有毅透露说,她布置给学生的所有作业自己都先做一遍,看作业难度和所需时间的层次性,并且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具体特点适度调整。“认认真真地备课、备学生、备作业,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科学适宜地布置作业。”

  关于家长既是作业焦虑的受害者又是背后推动力量的观点,赵石屏认为要看到作业焦虑的另一面是家长参与儿童学习的热情很高,有时候学校不把作业布置给家长,或者布置的作业少了,家长心里就不踏实,担心练习量少了孩子的基础就不牢靠。

  “家长的焦虑是出于对教育领域的不熟悉、对孩子学习把握的不确定,这恰恰反映出家长需要系统的家庭教育支持,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分数低一点没有关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最重要。”赵石屏认为家长心里有底才不会焦虑,家长需要的不是被教育,而是专业的帮助,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了解孩子、了解学习规律的支持系统。家长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增加教育知识、优化教育方法,才能真正降低焦虑。

  两位嘉宾都认为缓解作业焦虑的关键在于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家长需要专业支持,教师需要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希望有更多教育主管部门把家庭教育指导力培养纳入教师教育范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