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时代教师如何铺好品行底色?
2019-03-05 18: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师德师风一直是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要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如何才能让教师铺好品行底色?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师德失范问题并非主流

  有偿补课、体罚、学术不端……每一次教师失德事件的曝光,都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师德师风问题只是个别问题,不能反映教师群体的整体状况。一些教师失德的负面案例经过互联网的放大发酵,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误导。”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教师整体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看来,失德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少数教师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初心。“教师做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身上肩负着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这样一份大视野、大格局,始终对教育事业怀有敬畏之心。”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师德师风是大学的精神标杆。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最核心的工作,从根本上决定着高校办学的整体发展状况。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让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新的课题。比如,海量信息和技术给教师的成长拓展了眼界和知识,但又为高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增加了难度。”施卫东坦言,高校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手段和策略。

  倪闽景认为,如今,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更为迫切,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育态度,也是教育能力。传统意义上严厉刻板的说教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儿童心理成长规律的研究,善于倾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更加公正、平等地对待教育教学活动。” 倪闽景表示。

  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设计。

  去年,教育部一连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多份文件,再次瞄准各级各类教师师德师风问题,为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不可触碰的红线。

  “学校应该在落实上下功夫,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表示,要把师德师风“第一关”贯穿到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进常态化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说起来很重要,但是当出现了师德问题,一些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惩处力度却不够大。”施卫东的建议是,不断扩宽师德师风监督途径,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强化督查问责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师风信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比如,北京大学先后出台《教师行为规范》《教师违规违纪调查处理办法》《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及其调查处理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列举了教师禁行行为和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的情形。厦门大学建立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考核结果及因违反师德行为而受到处分的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张政文认为,目前在师德师风的制度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

  “在为师德划红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改革功利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看来,目前对人才的评价往往窄化为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不注重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考察,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刚性的约束是必要的,但师德建设不是简单制定若干行为准则,关键是要激发广大教师的内生动力,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朱晓进近年来一直呼吁在国家层面设立教师宣誓制度,让教师在庄严的仪式中,进一步坚定职业信念和操守,增强职业认同感。

  刘林的观点与朱晓进不谋而合。他认为,应该推动教师自尊的实现,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宽容,增强他们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让教师能从心底珍惜这份事业。

  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在上海,教书育人楷模于漪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数十位青年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故事,已然是一段美谈。

  “通过带教,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思想引领和专业引领,能够为他们整个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据倪闽景介绍,上海市已经出台了见习教师培训制度,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参加一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在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聘任学校进行,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大学校长,刘仲奎同样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的“传帮带”。他认为,通过宣传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教师的教书育人事迹,能够充分激发新入职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同时,要帮助新入职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职业观、事业观。

  “我们要提升教师的精神风貌,让每位教师有梦想、有追求,同时也要给教师提供更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通过实实在在的可衡量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得到’,培育起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朱晓进表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