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着眼国家重点战略 聚焦军民融合发展——2018中国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2018-10-20 20:27
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郭鸿雁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中国高校因其独特优势,在实施该项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时代新课题,高校应该怎么办?10月19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近百所军事院校、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两百余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论坛是2018年秋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四川省教育厅主办,西南科技大学承办,四川新型智库“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智库”与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提供支持。论坛在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活动共分三个部分:上午10点到12点为圆桌论坛,特邀六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发展举行学术探讨,并与200余位听众互动,为高峰论坛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下午2点到2点半,开幕式隆重举行,随后是专家学者主旨报告会。

  与会人士观看我校视频节目后,圆桌论坛正式开始。特邀专家们聚焦高校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建设等热点问题开展交流。我校校长董发勤教授首先谈及“地方高校培养军民融合的人才实践和构想”。董教授认为,军民融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人才培养,军民融合领域是学生的就业蓝海。作为地方高校,一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国家高等教育大格局中的功能定位,运用学校的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来培养军民融合人才;二要实现“军民融合学科专业嵌入国民经济产业链、嵌入军事科技革新轮毂”的双嵌入;第三是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

  首届中国国防经济学年度人物、国防经济学家,来自国防大学的杜人淮教授就创建军民融合发展学的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创建军民融合发展学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研究对象问题;二是学科归属问题;三是必须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军民要素,军民融合理念,军民融合动力、功能、模式、机制体制等一系列问题。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曾立教授,针对“抓住军队高等教育院校军民融合发展机遇”这一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军队高等教育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入手,做好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制度创新,二是技术创新,在军民融合“从0到1”的突破中加强高校的责任与担当。在此过程中,还要以“先行先试”为抓手,充分相信群众的力量。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任研究员路辉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其中包括“六纵三横”。“六纵”:基础领域军民资源共享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工业体系。“三横”: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现在国际形势变化很快,促使我们要加快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的发展速度,通过体系完善解决军转民中的制度保障、民参军门槛等实际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海燕认为,高校应从世情、国情、业情、教情这“四情”出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来进行军民融合发展布局,既对未来科学有前研预判性的考量,又要脚踏中国的现实土地,直面“世界级的拔尖人才不足、新型国防高端人才不足、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和匹配性不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足”等挑战,在实践中“顶天立地”,即运用国际化的视野,了解和正确解读国家政策方针,夯实基础,完善结构,为富国强军贡献力量。

  《军事经济研究》杂志主编、陆军勤务学院马惠军教授针对高等教育军民融合的动力机制建设提出自己的思考:第一,创新军事人才教育的军民融合理念,运用国民教育的资源来培育军事人才,按照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人才配置,树立人才有价理念。第二,构建开放的培训体制,实现军队教育的军民融合。第三,进行统筹机制设计,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军事人才培育的军民融合质量,其中首先要顶层设计,发挥规模效应;其次要走联教联训的路;再次要科研共育,实现成果共享,风险共担,效益共享。

  圆桌论坛现场,特邀专家们还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

  下午2点,高峰论坛开幕式及专家主旨报告会隆重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管培俊、教育部科技司李渝红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共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州、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姜亚军、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游光荣、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等专家学者近300人参会。

  会议由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主持。

  开幕式上,管培俊表示,高等教育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肩负重要使命,是军民融合无可替代的主要枢纽和动力之源。为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对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校科研创新体系要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要聚焦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校的开放合作要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我们要加快高等教育助推军民融合发展的步伐,集中军队和高校的优质资源,助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共同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的奋进之笔。

  李渝红提出五点希望:一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二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三是提升能力,加强前沿创新;四是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五是建设队伍,加快“双一流”建设。

  专家主旨报告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姜亚军以“四川省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全面发展创新改革试验成果”为题,介绍了四川省在重点推进军民融合领域学科体系建设、相关专业建设、平台建设、协同创新、教育资源深度融合、高端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做法。

  我校党委书记陈永灿以“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题,首先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概要,并介绍我校在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其中包括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构建军民融合学科体系、构筑高水平军民融合育人平台、创立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等内容,还介绍了我校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与创新,以及新时期学校的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以“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题,详细介绍了军民融合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西北工业大学的相关经验。同济大学军民融合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郭世贞以“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一点思考”为题,分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客观必然性、主要内容和对策建议。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中心主任游光荣以“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学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为题,阐释了国防经济学是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干学科、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强化国防经济学的学科地位等观点,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学科的建议。陆军勤务学院教授方正起以“军民融合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为题,分析了建设军民融合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武警后勤学院教授谢茜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战略工程”为题,介绍了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当前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吴安辉 编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