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地大校长孙友宏:探索成果和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
2020-03-11 09:46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文件,对于停止“SCI至上”和“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进一步破除“四唯”、“五唯”等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类优势学科为主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特点,我们全校师生尤其是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展开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讨论思考,后期将全面梳理我校现有管理办法,制订适应要求的新文件,全面探索和建立成果和人才评价的科学体系,推动我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1、科研成果评价方面,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对应的不同评价标准建设

  对于基础研究,成果可以体现为一篇或者系列的高质量论文、一本或者多部学术专著等形式,不应拘泥于SCI论文;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考核SCI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和引用率,而应全面考察成果的原创性、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例如我校深部地质和深时数字地球的研究目标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是服务于国家的深地探测战略需求。对于应用基础类和应用类研究,成果可表现为一份报告、一个或者系列的专利、新研制的产品、可以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成果或者系列论文等,评价过程应注重考察该成果是否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民生;例如,我校不少教师承担了国家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关键能源的寻找和扩大储量项目,其研究成果就要体现在是否获得了实际有效的新进展、获得了国家急需的资源储量。

  2、人才评价方面,推行代表作制度和分类评价体系,取代原有简单统计SCI论文的方式

  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评价指标应改变原有的以刊物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等简单统计方法,依据本次文件要求,将修正为列举代表作(例如3~5篇)、陈述原创性、注重同行评价等新方法,重点评价成果的知识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水平,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引导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从急躁冒进一味追求数量,到潜心科研、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长期致力于原创性的、高质量的、真正属于本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对于应用类科研人员,则主要采用由市场、用户和企业为主的第三方评价方式,评价重点是解决生产实践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的实际效果,不以论文作为单一评价依据,强调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转移推广、科学普及等科技成果实际产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技评价的社会开放程度和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将根据文件要求进行全面检视,并且针对我校实际,全面修正和建立新的成果评价、学科评估、人才评价、“双一流”建设、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评价体系和规章制度,让科学研究回归本原、回归创新,让全校科研人员潜心科研、耐心创新,将全校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本文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孙友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