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遇到人工智能,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人工智能被学校重视,如何开设课程教学?老师如何从中定义自己的角色?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北京二中的高凯老师认为这些问题是困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常见问题。
据高凯老师介绍学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值得探索的事,目前各学校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不丰富,课程资源匮乏,教师资源也不够成体系,但人工智能作为这个时代的加速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开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有利于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政策出台,要在2030年占领世界人工智能高地,要求在中小学开展编程和人工智能相关教育,这就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任务与要求,相继全国各省市均出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文件。高凯老师说此次出台的政策学校看法相当重视,在当时暑假开学后的工作会议上领导就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做出看法与指示。
人工智能的出现并不是一个新的词汇,人工智能教育的开设和发展也不是一件新的模式。“2014年,英国政府提出了九条针对教育和学校的政策,其中包括5岁编写简单的程序,14岁学习电脑编程语言。2016年,美国强制要求高中毕业必须修计算机编程学分,由code.org发起的编程一小时活动,让中小学生了解编程。丰富多彩的机器人营地活动。2020年,编程将作为日本所有小学的必修课全面开设,2021年初高中全面开始编程必修课。”高凯老师介绍说。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教育等领域听到人工智能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教育领域,课堂的实际进展速度要比科技慢得多,这也是当前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高凯老师把其称为“AI教育1.0时代”,特点是教师苦于无课可上,AI教育资源匮乏。
而在校外,人工智能教育仿佛进入了AI教育2.0时代,有了提高和进步,这在于各大机构、科研院所开发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课程内容有些脱离教学一线需求。高凯老师认为目前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研发或者选择适合一线教学的课程,满足学生对于人工智能学习的需求,要基于课堂。之于Ai课程规划路径:高凯老师认为因为分四个阶段:初识AI、感受AI、编程AI、创意AI。
谈到Ai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高凯老师认为要切与当前校园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际,从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导演型教师、面向问题解决的技术支持型教师、教学相长的快乐分享型教师,3个方向上设置教师配置,赋予角色定位。
高凯老师最后谈到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利用智能终端和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学习
2、自动化:利用Ai处理确定结果的事件
3、个性化:根据学习者的个性需要,推送不同资源
4、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协同化:人机协同,教师的角色必不可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