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精准扶贫扶志提质,协同创新治愚治贫
2020-01-20 16:56
河北省教育厅
作者: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2017年4月,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保师附校成立教育集团,将阜平县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三所学校纳入集团管理,探索了全新的教育扶贫托管教育扶贫新模式, 推动乡村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巨变。2018年,又将涞水赵各庄学区纳入集团分校。保师附校以实现“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名教师都有奋斗的幸福、每一个学生都精彩”为目标,通过“五到位”“六协同”,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创、共享。为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和精彩样本。

  一、围绕“一个核心”精准植入,让老区打造未来教育新样板

  思想认识精准。扶贫工作附校已经坚持了5年,每年都派老师去城乡小学支教,但是以托管的方式扶贫还是第一次。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难,集团学校呈扇形发布在保定市区的西、北、东面,其中 6 所学校距离保定市区超过 200 华里,最远的涞水县其中口小学超过了 350 华里。 " 去这些学校一趟来回就得耗费 5-7 个小时。山区分校留守儿童很多,常年见不到父母缺少关爱,很多同学不爱表达交流心事重重,有的有轻度抑郁,不愿与人交流。校长很欢迎附校多派人来解决教师资源紧张,可是教育观念陈旧问题又不愿改变。通过多次调研面对诸多的困难,集团提出一个核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目标。集团成立教育精准扶贫专项领导小组,讲政治、顾大局、排万难,发扬“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百年校训精神,担起精准扶贫使命。设计谋划精准。召开“集团化协同创新,大格局脱贫攻坚”校情诊断会、协同谋划会、课题研究会、宣讲调研会30余次,开展“大家访”,发放宣传单5700多份,家访5000多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实现精准帮扶有计划、有实施、有改变。2018年3月开学的阜平白河分校包括453名贫困生在内的3130名学生,七八年级近400名学生在原学校成绩较差而有厌学情绪,针对现状集团以科研引领精准扶贫,先行试水“未来之树教育部课题研究”,以优秀文化基因助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快乐生活、学会选择、个性发展。推出自由选课选作业,带着问题去学习,做题变成做事,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兴趣,与社会同步的情境下培养责任担当的行动者和终身不渝的学习者,实践“立德树人”。人员安排精选。派驻各学科专家组成的管理支教团队,5名执行校长,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1人,省市骨干教师10多人,送教下乡90人次,积极植入附校经验。结对帮扶精准。集团搭建总校与各分校“互助平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党员老师对建档立卡学生一对一帮扶66人,捐赠图书6448册,跟踪建档家庭教育,关心解决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资源共享方式精准。集团优质资源为龙头,建立互联网+教研平台,信息化教研互动,捐赠教学仪器设备5件,网络教研90余次,直播、微课共研,惠及教师343人,螺旋提升教研力。

  二、凝聚“一个合力”精准协同,让精准扶贫培育一批教育品牌。

  附校以“三认同、六协同”实行共同体管理升级。管理协同创新,让山区学校变起来。扶贫团队先干后带,举旗示范,感染了当地师生和百姓。杨俊芳校长是保师附校教育集团派驻到阜平龙泉关分校的执行校长,她的身上体现着“三三三管理协同”的集团特质。三个认同:即集团内部教育理念认同、管理制度认同、质量标准认同。三个转变: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关键点,着力构建与集团化办学相匹配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集团治理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从单体学校到集团学校成功转型发展之路。集团分校长培训20余次,来总校挂职锻炼19人,分校教师跟岗培训150余人次,视频互通培训400人。创新一种共同体机制《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分校听评课标准》,跨学区听课取长补短。创新流动支教专家团制度,派出专家团30多次160多人,带动分校教师素养提升,理念更新。三链融合:是指实现教育链、资源链、创新链三链深度融合,打造城乡一体化优质发展共同体。共同体中“致敬祖国系列课程”在集团落地,突出了立德树人实效,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管理协同结出了甜美硕果。

  文化协同创新,让品牌教育立起来。集团通过文化协同提振精神志气。重点帮扶模式打造了阜平龙泉关分校“爱满龙泉”文化,以学区协同模式打造了涞水赵各庄学区“生态之林”文化,以全面托管模式打造了阜平白河分校“未来之树”文化。“未来之树创新未来”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生存发展力量的源泉,40多个兴趣社团落户白河学校,在校学生已达2400多人,解决了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

  课程协同创新,让山区教育亮起来。“课程协同”是大战略,为每个分校量身定制有特色、多层次、可选择、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是教育扶贫“精准落地”的重要举措。集团的引领创新了“未来之树、生态之林、信心龙泉”等校本课程体系。项目式研究课程、steam花园种植类课程,更是启迪了学生思维,他们分成不同兴趣小组,提前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植物的生长,写出了观察日记和《关于丝瓜幼苗健康生长的探究》等五花八门的论文。“花园里的种植课,融入了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科学、美术等多门课程知识。"龙泉关分校每年一度的“科技嘉年华”,是“课程协同”的又一丰硕成果。机器人区域最热闹,孩子们自制的各种功能的小机器人成为科技节的“主角”:郑志国制作的模拟风力发电器运用势能与动能的转换原理,通过铅块下降使齿轮组转动从而使风车转动。孩子们不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还激发了创造欲和成就感。

  课堂形态协同创新,让学生信心树起来。基于互联网+学习空间,优化分校课堂结构,开展双师课堂72节,总校教师线上讲,分校教师线下辅,实现一师多班级授课,弥补了分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教师缺乏、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Pad电子书包走进阜东分校课堂丰富资源,创新构建“三三七”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全过程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阜平教育发展。白河学校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多姿多彩的课程,让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优质的教育,你们功不可没。感谢你们做出的贡献。”

  2019年9月9日,河北省委王东峰书记来到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慰问老师们,他驻足在附校电视台,观看了一节由附校英语名师刘妍芳和阜平龙泉关分校学生一起上的“双师项目主题探究课--未来龙泉小镇”王淑英校长介绍说这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下的项目主题学习课堂,王东峰书记边边称赞:挺好挺好!学生展示未来龙泉小镇设计模型,精神状态很好!这种互动形式非常好!

  优质教育资源协同,让山区学校美起来。校长经常对分校进行诊断引导,带领骨干团队送课、理念培训,引领发展。分校老师到总校驻校学习,全过程参与,更新教学理念找到了自我发展的新动力,集团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改变。分校在短时间内都成为了阜平、涞水百姓口中的优质学校。

  学习方式协同创新,让课堂学习活起来。给学生安装自主学习的发动机,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开放融合的多彩课堂。学校楼道摆满了学生们的才艺展品,放飞了理想的学生们无比珍惜自己的成果。

  三、树立”一种信心”精准扶志,让山里娃实现教育新梦想

  “信心教育”为学生发展打上底色。白河学校八年级八班的王艺冉原先上语文古诗学习是死记硬背,感到枯燥而低效。现在他们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以诵读位3主,读中悟。老师播放实景照片加深理解,学生自悟分享,她爱上了古诗。

  社团课程多姿多彩,突显个性自信。涞水分校创新开设体育、艺术、科技、人文社团团课程多达30余个,引进河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优质课程,4749名学生全员参与。一名白河学校女孩说,我在原来的学校特别胆小,现在我参加了主持人社团,变得落落大方,充满自信了。

  校本课程活力四射,彰显理念自信。阜平龙泉关分校开展了“信心三小课程”( 小记者、小文化使者、小课题)“爱家乡课程”“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彰显了学生的自主管理,通过“人文龙泉”“绿色龙泉”“未来龙泉”“爱满龙泉”系列课程,借助主题项目实践设计规划自己的家乡龙泉关小镇建设,真实的问题激发了使命感、树立了信心;

  多彩活动浸润学生心灵,绽放生命自信。成立“创客中心”,帮扶建立“航空航模”实验室,设立“机器人”课程,培养了学生创新素养;中科院史军博士及“薛之猫”科学顾问、CCTV《加油,向未来》趣味科学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保师附校教育扶贫模式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一体化优质发展。增强了教育的长度、宽度、高度,扶贫后的教育品牌深入民心,这所百年名校通过教育扶贫让“老镇”升

  级美丽乡村新名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