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点赞!我们的老师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2-01-18 11:43
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2021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选派体育部副主任杨靖,刑事侦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启登,纪检监察室审查调查科科长杨永,经济学院副教授唐潜宁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不少于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


西政第二批驻村书记动员会现场

  四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开启新篇,如何做好脱贫摘帽后“第一棒”交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开创新局……今天,小编带你近距离观察驻村第一书记们半年多来的“初考”答卷。

  帮扶巩脱贫,“南瓜书记”送温暖

  “山清水秀人精神,云上天台有乾坤”,未赴彭水驻村前杨靖对紧邻彭水4A级景区摩围山旁的天台村这个地方有很多美好的想象。2021年5月到村后,杨靖立即遍访辖区12平方公里6个村民组,共512户户籍人口2035人。

  产业发展遗留问题多、脱贫不稳定返贫风险大、群众对驻村干部期盼高......这些都是杨靖驻村深入走访后发现的问题。“如何建强村党组织提高村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让村民致富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让村民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一直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和围绕其开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杨靖说。


杨靖(中)

  “杨书记,我们想靠自己勤劳致富,大家一起种的南瓜亏本啰,卖不出去,3毛钱一斤都没人要,你能不能帮帮我们?”一户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杨靖说。听说这一情况后杨靖迅速走访调研,发现30余户脱贫户村民种植的300亩南瓜产量6万斤。将南瓜销售进网络,为南瓜代言做宣传跑销路。经过一个月与各企事业单位和市场对接寻求帮扶.....市场价3毛一斤的南瓜,最终8毛一斤卖出。除此之外,杨靖还积极沟通协调在重庆市农委争取到全额的交通运输补贴,为村民们解决急盼愁难问题,实现增收6万余元,被村民亲切的称为”南瓜书记”。“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再苦再累觉得都值得!”杨靖说。


南瓜代言销售照

  “我就是要在村里培养几个致富带头人,让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希望,愿意回来发展产业建设家乡”杨靖斩钉截铁的说。为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结合本村特点因地制宜,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找地、找水源、协调土地、了解政策,经过四个月坚持不懈的努力,11月份为村集体成功打造出新兴产业——彭水县第一家鲈鱼养殖基地6亩。“目前培育出年轻致富带头人2人,村集体占股10%。为吸引人才回村创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杨靖笑着说。


鲈鱼养殖基地建设打造

  “杨书记、杨书记......每次回村听到孩子们远处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我觉得非常幸福,也觉得有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杨靖说。去年5月到村,走访了解到村小学条件差生源不足的情况后,杨靖积极需求朋友、社会资源及学校帮扶支持,为孩子们开展了暑期篮球、足球培训班;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为孩子们开展心理团辅活动;捐赠建设了体育塑胶运动场;捐赠了体育用品及学习用品,还为学校募集按装了太阳能夜灯,为师生寒冬送温暖赠送了服装和电脑等,共募集社会资金捐赠16万余元。“整过过程确实比较辛苦,也受了很多委屈,但想到孩子天真的眼神经历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我只是在最基层做了我该做的和我能做的。”杨靖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采访时杨靖心情沉重的说:“有一户村民结婚后老婆给他生了两个娃就跑了,他一直一个人外出务工养活两个儿子和赡养现在80多岁的老父亲。现在一个儿子读高中、一个上大学,眼看要熬出头了,突然发生重疾完全失去劳动能力被厂里开除了,本就捉襟见肘的一家人完全失去经济来源……这样类似的情况村里不少”。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返贫的底线,除了发展产业、就业帮扶及政策兜底外,积极募集社会物资资金10万余元,针对这部分困难学生家庭、大病家庭、特殊困难家庭上门雪中送炭捐赠帮扶物资或资金到户30余户,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困难。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伟大时代的一份子,将继续发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历史责任和“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积极投入到为国尽责、为民效力的伟大事业中,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接下来我将积极谋划以三围绕(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建设村服务中心。

  ——邵庆街道天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副主任 杨靖

  “驻”进老百姓心坎里,“帮”出实效

  共和村位于彭水西大门,与武隆区接壤。共和村幅员面积23.76平方公里,辖区共有1177户3392人。现有脱贫户185户707人,是一个典型的脱贫村。2021年5月,李启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共和村。“土地贫瘠、产业薄弱、人力困乏,任务艰巨。”短短的16字是李启登对共和村的第一印象。


李启登(右二)

  道路崎岖,越显艰阻。李启登驻村后的第二天,通过村道去走访了三户贫困户,“去的时候是走的武隆的硬化路,但是坡度和弯度都是我以前没有见识过的。返回的时候走的村里的非硬化路,更是惴惴不安,没有高底盘四驱车和丰富的驾驶经验是断然不敢走的。此行让我深深感受到交通的重要性。”“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山道泥泞,出行不便,那就推动建设!华咀路是当地村民出入较多的一条道路,其蜿蜒盘旋,挺拔陡峻,因为坡度大(部分大于30度),弯度大,边坡陡,施工难度大,一直没有建设。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到位后,与村支两委一起加快推动该路的建设进程。目前,全长600多米的华咀连通道路已经开建。“年前就可以修好了,村民可以减少4公里的绕行,到时候八组部分村民下山更加安全了,更加方便了。”李启登说道。


华咀路

  2021年11月,彭水县共和村的柚子成熟了。走进柚子林,果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圆滚滚的柚子,与大小村庄、乡村道路相映成趣。“蜜柚不但具有果大皮薄、多汁柔软、清甜微酸......”李启登分享了一则抖音视频。“柚子已经卖光了。今年我们开展单位对接扶贫农产品、互联网抖音直播带货等形式对我们的蜜柚进行了售卖,很快就把我们50亩产量的柚子卖完了”。今年的柚子格外的甜,甜在老百姓的心里,让老百姓想不到的是去年的滞销柚子今年竟成了“网红”。


李启登(左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将村民在家门口就学到一技之长,更好地实现创业就业,引导大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是个难题。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谷镇共和村便民服务中心,烹饪学校老师来到村里,为村民免费培训烹饪技术,50多名村民身穿厨师工作服,练习着切菜、翻锅、和面、包饺子等技巧。“我们的就业培训一共进行了53天,最开始我们心里也发怵,担心老百姓不来,来了不学等问题。”李启登说,“看到培训教室的人越坐越满,自己的担心少了。”据了解,今年高谷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邀请专家进村为村民做红薯种植、中蜂养殖、美容美发、餐饮烹饪、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培训共计8场次,吸引400多人参与培训。


村民培训烹饪技术

  “李书记,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交通事故,我们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李书记,我的孩子高考结束了,志愿填报您有什么建议吗?”“李书记......”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李启登把解决老百姓的急事、难事、家常事当作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半年多的驻村经历,让我认识到,驻村帮扶不只是简单的模式复制,不只是单纯的输血搞建设,更不只是搭花架子空喊口号,而是需要真情、真心的付出,持续探索良方良药良策,带领村子和群众坚实的走向乡村振兴。在新的一年,我将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找到位置、找到方法、找到感觉,确保驻村工作沉得下、待得住、融得进、干得好。

  ——高谷镇共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启登

  深入田间村舍,当好乡村振兴领头羊

  “子女外出务工收入怎么样?”“接种疫苗有异常反应没?”

  “学生开学了,学费、生活费有问题没?”

  ……

  善感乡罗兴村来了驻村工作队,2021年5月受组织委派,西南政法大学纪委干部杨永到善感乡罗兴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罗兴村系脱贫村,位于彭水县善感乡东部,距县城60余公里,山峦起伏、崎岖不平、农居分散,苗族人口超过9成。5月7日,杨永到达罗兴村,当日即入住村委会,与村干部座谈了解村情、商谈工作,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驻村以来,他带领大家积极谋划,努力推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3000余亩,宜机化耕地改造80余亩,中药材百部及高山蔬菜种植70余亩,村组道路建设4.5公里。他的工作被多家媒体报道,其中《彭水日报》5篇次。

  杨永在第一次村工作会上表示,“我首先要做的是入户走访、实地调研,把村情摸清楚、民意弄明白,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做好乡村规划,画好振兴蓝图”。随即,他的脚印就踏遍了8个居民小组,他的身影和身份也被村民熟知。为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到千家万户,在走村入户掌握村情民意的同时,他在把田间地头、村委会大院、屋舍院落当做宣传讲解阵地,以群众乐于听、易于记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田间、屋舍院落开展摸底调研,详细了解家庭人口、收入、困难等情况,逐户造册,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通过走访调研,杨永很快清楚了基本村情:村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饮水水源不足;入户道路未完全硬化,水泥路部分破损,田间路也有待建设;村民收入主要源于玉米、红薯、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和猪牛羊等家畜养殖及外出务工;近年来村集体发展的核桃、青脆李种植及蜜蜂养殖等产业,由于技术缺乏及管护缺位等原因,均不成功、几无收益,村民因而失望、士气低落。


杨永(左二)

  就发现的问题和短板,杨永专门和村“两委”交换意见、研究对策,并多次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在产业发展较好的其他乡村实地调研学习,研究制定过渡期乡村振兴规划,同时向市农业农村委驻乡工作队寻求政策和技术支持,力争加快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杨永说,“罗兴村有地势高、温差大、病虫害小等先天优势,适合种植高山蔬菜、甜糯玉米以及中药材等作物,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要提升士气,激发农户奔向富裕的主观能动性”。他组织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及措施,着重对种植养殖户加强引导和支持,并积极与相关单位衔接,大力扶持种植养殖大户。


杨永(右一)

  杨永认为,罗兴村大部分土地田块大小不一、长短不一、凌乱不整等情况是制约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此,他在促进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多方协调、申请项目,着力推进土地宜机化改造,于2021年8月开工实施了85亩土地宜机化改造,有效地把零碎土地统筹整合。10月,改造工程已完工,实现了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发展靠产业,杨永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实地调研,他协同村委多次研究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事项。目前已吸引本村在外营生村民回村,将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以“中药材+蔬菜”套种的模式发展产业。村民对土地宜机化的效果非常满意,感激驻乡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做的这件大好事。杨永说:“下一步,罗兴村将争取扩大土地宜机化范围和面积,为村经济发展、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支持村民返乡创业、促进产业振兴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罗兴村宜机化地块

  “杨书记,您辛苦了!”这句话是2021年末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时,村民纷纷上前握着杨永的手说的一句简单的话。在这次会上,杨永报告了大半年来的工作:讲党课3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防返贫排查10余次,新评议确定监测对象4户;回引本土人才1名、回乡创业人员1名;协助建立工作台账15份;召开院坝会座谈会30余次,涉及村民千人,收集意见百条,涉民生问题7件,解决反馈6件,开展纠纷调处6件、便民事项10余项;联络法律帮扶3项……

  “这个区域是我的办公室,这里是卧室,这一块是客厅。”在罗兴村便民服务中心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内,杨永先后指着短桌、床、茶几对前来做法律帮扶活动的我校经济法学院研究生洪原、吴瀚打趣道。“看到杨老师办公室与卧室一体的小房间,听到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村情、意气风发地陈述规划,我们意识到,对于杨书记‘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并不是口号……”洪原回校后感慨道。


杨永(左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发展,杨永驻村后深入农户、扎根乡村,聚焦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着力产业发展。“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我会握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千百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汇就旗帜的海洋。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任重道远,需要旗帜海洋的引领。作为党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参与这项事业,虚心学习、提高本领、尽己所能、推动发展,努力做好这一面旗帜。我将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做贡献!

  ——善感乡罗兴村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室审查调查科科长 杨永

  智志双扶,激发脱贫“心”动力

  “我们承诺:对柏乡坝枇杷树进行剪枝、刷白、除虫工作的居民,我们按养护一棵树,奖励2斤化肥进行奖励。”

  “我们承诺:不让大家忧虑水果销售问题,对于积极参与枇杷树养护的居民,我们会组织单位或个人到枇杷园对枇杷树进行包树预销售。”

  ……

  在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里、院坝上、果林中,随处可见唐潜宁带领着驻村工作队员苦口婆心号召当地百姓参与到枇杷林地的养护工作,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传政府惠农政策、奖励机制的场景。

  今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唐潜宁,主动请缨到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一位高校女教师变身为驻村女干部,唐潜宁在全新的领域中开启了工作新篇章。


唐潜宁(左二)

  驻村以后,唐潜宁第一时间深入农户摸底情况,带领居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广泛开展调研,从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方面推进工作。

  随着调研的深入,她很快熟悉了阿依河社区的发展情况:彭水县唯一一个国家5A级景区阿依河景区位于社区辖域内,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同时,社区内拥有近600亩蜂糖李,300亩葡萄园,200亩杨梅园,30亩枇杷林等各类鲜果基地。

  按照农旅融合发展思路,鲜果种植与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可以从鲜果采摘入手。

  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及当地季节性旅游、鲜果基地品种分散、规模小的发展实际,唐潜宁认为仅依托旅游景区资源,当地鲜果种植产业发展会受较大限制,且阿依河社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不会有快速提升。因此,发动老百姓积极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成为唐潜宁的首要任务。



唐潜宁和村民

  早前,为集中治理阿依河社区柏香坝地区的石漠化,当地政府投种了约200亩的枇杷林,但果林收益见效慢与百姓追求即期可见收益的矛盾致使枇杷林长期无人养护而被荒废,如今,仅剩不足30亩的果园尚能正常产果销售,但存在产量低,卖相不好,实际收益远远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增收的困境。经过调研,驻村工作队决定在原有枇杷林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打造彭水县百亩枇杷观光采摘园。

  “政府的惠农政策绝不能被荒废在地里,收益不好就想办法增加收益。一定要让当地老百姓尝到果子的‘甜头’。”唐潜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结合当地实际,唐潜宁确定了在阿依河社区开展“智志双扶”的工作思路,将帮扶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思想教育、政策宣讲、典型带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充分激发当地居民依靠产业实现致富的动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回到果园里。

  “邀请林业专家向种植户传授养护技术,为劳动能力有限的老年人提供剪枝、刷白、驱虫等简单的养护工作,提高全村的收获感和参与感,枇杷观光采摘园才能尽快建成。”唐潜宁深入农户宣讲国家惠农政策、为农户联系低价枇杷树苗、提供种植技术、管理培训及拓展销售路径,解决果农后顾之忧。在她的努力下,当地果农渐渐领会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政策,并积极参与到果林养护活动中。当前,当地果农已将枇杷林扩种近20亩,助力彭水县首个百亩枇杷观光采摘园落户阿依河社区,成为当地百姓的共同目标。

  此外,唐潜宁还在当地启动“大手拉小手”项目,由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大学生“1对1”联系阿依河社区留守儿童,通过远程帮扶方式,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组织“初识大学见面会”,为高考学子志愿填报提供咨询,为高中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提供机会;邀请彭水县法学会、反诈中心联合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提高社区居民识别金融诈骗行为、邪教组织的能力;推动校社联建,将国家级高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蜡染文化助推苗族发展探索与实践”落地阿依河社区,获得项目资金资助2万,助力民族乡村文化振兴。


唐潜宁(左一)

  从“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在果园里耗时间”到“居民积极助力打造百亩枇杷采摘园”,从“要我脱贫致富”到“我要脱贫致富”,唐潜宁借助“智志双扶”的工作思路,不断激发阿依河社区群众的致富动力,带领阿依河社区群众走出了一条全面、可持续的致富之路,为阿依河社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未有穷期,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我将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以恒心坚守初心,用坚守诠释信念,勇毅前行,坚守一线,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向组织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唐潜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723281101 2022-03-25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