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探索乡村产业学院模式 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3-26 17:57
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立足人才优势和专业特色,把培养乡土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县校共建、校企共育、产教融合”的乡村产业学院模式,着力提升乡村产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乡土人才素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一、深化县校共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一是联动地方政府合作办学。2009年4月起,财经职业学院主动出击,统筹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强化与地缘较近、职业教育薄弱、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学校一元主体办学模式,与秀山县、城口县、垫江县合作相继建成落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秀山电商产业学院、城口乡村振兴学院、渝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开启西部第一个与地方政府联动、面向教育扶贫的实体化合作办学新模式。

  二是对接区域发展需求设课。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着力筑牢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将高职教育与地方乡村特色产业紧紧贴合,在秀山电商产业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城口乡村振兴学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在渝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是精准分类招生。乡村产业学院面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四类人员”和贫困户、下乡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干部等人员开展精准分类招生,已就读学生 122 人,着力服务精准扶贫和培养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强化校企共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量身定制培养。乡村产业学院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针对生源特点和需求,校企合作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对课程教学进行基于实际工作场景的模块化改造,探索形成“分类培养、工学交替、多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破解学业压力。乡村产业学院对所有就读学生实行免学费就读,对符合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发放助学金,减少就读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采用“工学结合、就地集训、返校精修、半工半读、学分积累”的弹性学制,为就读学生工学矛盾减压。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实施“错峰教学”,开展送教上门;在教学方式上,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室岗位相贯通、园区乡村相呼应的“混合式”教学;在教育管理上,实施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导师制”和“双班主任制”。同时,建设新农村乡村旅游企业咨询服务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等。

  三、实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招生招工“一体化”。乡村产业学院采取招生招工“一体化”策略,产业学院学生入校后既是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的学生,更是当地产业园区企业的学徒,毕业后可直接到产业园区里的企业就业,精准服务当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以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高质量就业,防止或减少脱贫摘帽地区群众返贫,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二是学习创业“融合化”。乡村产业学院实行创业导师“保姆式”孵化模式,培育乡村产业发展“领头雁”,引领致富产业发展;开设普及、技能、创业三级递进式乡村产业教学包,从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养乡村产业振兴创客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与创业创新深度融合,带头创业致富。

  三是课题研究“实战化”。乡村产业学院精准对接乡村产业开展课题研究,助力打造乡村扶贫特色电商品牌、乡村旅游品牌等,助推乡村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在壮大“山水隘口”“魅力清溪”等乡村扶贫电商平台,增强巴谷鲜、松果城堡、钟灵茶叶、兰桥豆腐、大溪蜜柚、里仁莲藕、溶溪梨子、希森6号马铃薯等乡村特色产品品牌力,提高乡村产业市场化程度,带动共同富裕等方面,乡村产业学院“智力支持”作用愈发明显,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实战”中不断增强。

  来源: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扶贫专报》,2021-03-15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