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辽宁大学教育科技扶贫招招见效
2020-07-28 08:55
辽宁大学
作者:

  近日,辽宁大学8位驻村第一书记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在“云创扶梦”项目的淘宝直播间直播“带货”,大家在直播间内八仙过海、各展所长,直播现场异常火爆。本次活动的所有收益全部回馈贫困户。这是辽宁大学在助推扶贫工作走向深入过程中的又一次有效尝试。

  近年来,辽宁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搭平台,引项目,送技术,促转化,在教育科技扶贫战场持续发力。一系列扶贫“大招”陆续收效。

  搭建对接平台 教育科技两手抓

  2018年3月,作为辽宁大学选派到乡镇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批干部,刘洪添来到辽宁省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南三家子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便全心全意扑在南三家子村脱贫上。

  只有了解致贫原因,方能破解脱贫难题。到任后,刘洪添一户一户走访,一组一组调研。南三家子村是典型的贫困山村,8个自然村, 300多农户,1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的特困户有40多户。

  为尽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想尽办法争取各种资源,为村里跑项目、拉资金。驻村这两年,刘洪添每年为缺乏生产物质的贫困户送化肥和农作物科普书籍,为生活困难的群众送米面油和衣物,为严重缺水的沈杖子组打了一眼直径五米多的抗旱井,为李家屯修建了一处塘坝和一眼机井,彻底解决了上千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为改善村里的办公环境,他为漏雨的党员活动室新建了房顶,募捐了桌椅、电脑、打印机和多套监控设备,还为镇文化室添置了五台电脑。为发展集体经济,他筹集七十万元建立扶贫羊舍,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保障。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在防疫排查过程中,刘洪添发现村里还有十三户精准扶贫户没有缴纳医疗保险费,得知确实是因为家庭困难没有能力交时,他自掏腰包为村民缴纳了医保费。为帮助村民销售大枣,他做村里大枣代言人,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大枣三万多斤。为解决大枣因保鲜不当而影响销售价格,他筹资为村里修建冷库,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刘洪添驻村两年来,村里的路面平整了,灌溉的机井打完了,塘坝蓄满水了,养殖场建成了,困难家庭孩子读书不用愁了……南三家子村的老百姓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深受感动,都说村里来了一位好书记。

  刘洪添只是辽宁大学众多工作在农村扶贫一线的一位代表。2016年至今,辽宁大学共选派百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镇一线,实施精准扶贫,完成与乡镇企业联合攻克关键技术21项,完成技改课题15项,培训乡镇企业员工、现代农民700余人。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振兴乡镇经济、发展县域经济,2019年,辽宁大学建设了喀左县发展研究中心、龙潭镇发展研究中心、牧牛镇发展研究中心三个校级扶贫对接平台。平台建设不仅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更有效率,还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019年9月,学校为对接乡镇的机关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党课,坚定了广大乡镇干部扶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发挥了高校教育资源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

  依托专利技术 精准帮扶助脱贫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是助力。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薛友林教授团队依靠创新型的果蔬干制专利技术、先进的运营模式,创立了“啖食果蔬脆”平台。

  “啖食果蔬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农产品价值链四大核心环节服务:种植规划服务、加工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品牌建设服务。“啖食果蔬脆”依托创新型果蔬干制专利技术,购置省内贫困地区滞销农产品,加工成形式丰富、口感酥脆、包装精美的产品。依托“线上+线下”商业模式,通过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公司平台、流动摊位等,实现“扶贫+电商+产销”的三向对接,拓宽农产品销路,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为了让农户更好地融入到“互联网+农业”中,完善山区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薛友林教授团队与四川大凉山当地合作社和经销商合作,从种植到仓储、加工再到最后的销售,将资源整合,实现创业与精准扶贫两不误。

  2019年3月,在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2019年沈阳市“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技能、送信息”现场会中,“啖食果蔬脆”作为大学生创业代表进行企业展示,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啖食果蔬脆”立志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竭力打造誉满全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立足特色产业 多措并举促转化

  榜式堡镇位于辽宁省营口市东部山区,隶属于盖州市,是营口的贫困地区之一。榜式堡镇被誉为“中国柞蚕丝绢第一镇”,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格局。然而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机器设备陈旧,耗工耗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

  2019年5月,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胡风庆教授依据《营口市产业精准脱贫规划》,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把柞蚕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特色产业,通过辽宁大学(营口)城市研究院,积极与营口市科学技术局、营口榜式堡镇镇政府及相关柞蚕企业沟通、调研、协调,了解企业实际。经充分论证,确定了“高附加值柞蚕蛋白生产关键技术”作为与企业合作的突破口。为进一步引导和指导营口柞蚕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他向营口市科学技术局提出建议,主持制定《营口柞蚕全产业链建设规划》。为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他积极推动“柞蚕产业研究院”、“柞蚕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和“柞蚕产业行业协会”建设。依托“柞蚕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进已有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提升营口柞蚕产业的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实现利用科学技术推动营口柞蚕全产业链建设的目标。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胡风庆教授带领团队刻苦攻关,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己任,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示范转化实施,利用科学技术推动产业链建设与发展,为促进营口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19461763 2022-05-28 15:30
SRC-1119461763 2022-05-23 14:44
SRC-1119461763 2022-04-05 08:40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9-14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