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德闳学校周心欢:教育是一项“长城般的事业”,以学生为先,用全人教育滋养每一位孩子
2021-07-21 16:24
作者:

  “我遇到了很多学生,也见证了很多教育的成果。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一项“长城般的事业”,是一件“笃定”的事情,学校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步骤,而不是像‘变色龙’一样,随外界的声音而不断变化。我们所坚持的全人教育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育,同时尊重每位孩子的差异性和生长发展规律,基于他们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

  这是北京德闳学校周心欢校长所一直秉持的教育观。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时,她就全人教育、身心健康、家校共育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周心欢校长来自于教育之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令她成为一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至今,周校长已经投身教育事业三十余年。从北京二中副校长岗位退休后,她来到了北京德闳学校出任创校校长,而她与德闳的缘分也就此开始。

(北京德闳学校周心欢校长) 

  德闳学校是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国际化学校。它将中国基础教育的精髓和德威国际教育集团领先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旨在培养既深谙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又拥有包容开放的世界情怀的未来公民。德闳为学生提供卓越的“双语双文化”教育,并以“全人教育”的理念使学生掌握适用终身的技能,从而积极推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Q:新冠疫情爆发后,生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您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什么,德闳学校在这方面又是怎么做的?

  周校长: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事情,也是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的事情,因为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对自己和社会都有益。所谓“生命教育”——首先,孩子需要知道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其次,他们需要了解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自己对他人的意义是什么。

  而在学校层面上,生命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理念也密不可分。对孩子来说,他们不仅仅需要了解生命的起源与价值,同时还要放眼去关注外面的世界,去思考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产生的勾连。像去年,北京德闳邀请到了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航天育种项目”走进校园,专家们为学生讲述种子在太空如何培育,同时师生们也在校园内培育种子。每个学生在播种、灌溉中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除此以外,我们所有的德闳学校都设有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学生很早就能接触到垃圾分类、气候变化等知识,了解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由此慢慢认识到自己任何细小的行为都可能会影响他人、环境甚至世界。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也是一种生命觉醒的过程。通过这些课程和活动,孩子会认识到必须先有健康的生命和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去探索他们和自己、和自然、以及和人类未来之间的联系。他们将不再局限于琐碎的烦恼,而是心怀大局,将“小我”融入“大我”。

(北京德闳可持续发展课程)

  Q: 近几年青少年自杀、弑母事件屡屡发生,心理健康需进一步关注提升。从学校的角度,您觉得应当做哪些引导?

  周校长:孩子的心理脆弱不只是一方的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当重视。作为学校而言,始终应该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包括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培养孩子自诊心理状况的能力等。

  保护儿童的在校安全与身心健康是德闳学校办学的首要准则。我们深知在这过程中,学生、老师、家长,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对于学生,我们会在课堂中采用“圆圈教学法”,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圆圈教学法”由英国心理学家Sue Roffey创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围坐在圆形地毯上,畅谈各种话题,如:“安全”、“社交”、“友谊”、“烦恼”、“规则与自由”、“权利与义务”等,学生们可以尽情想象、自由表达,而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得到平等的倾听和尊重。“圆圈教学法”帮助孩子创建和维系积极支持的关系网络,从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圆圈活动在学生中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对于德闳所有的教职员工,每人每年都会接受系统的“安全在校”线上、线下培训。此外,德闳还特别为内部员工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其中“安全在校”模块包含了所有学生身心安全保护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等, 方便校内员工随时随地查看。而对于家长,德闳也与Sue Roffey教授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身心健康教育讲座等,帮助他们成为孩子的“安全健康顾问”,和学校一起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成长环境。

(北京德闳外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圆圈活动)

  Q: 近年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美育的文件接连不断,但在具体的落实上存在痛点、难点。德闳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

  周校长:“全人教育”是德闳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与准则。以我们的拓展课程“志闳课”为例,其以“全人教育”为出发点,为学生们提供了包括体育、艺术表演、音乐、人文学术、科技创业实践等近50不同类型的课程,涵盖了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课程,在课程中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此外,德闳学校与德威国际教育集团旗下的所有学校均为姐妹学校,彼此间共享活动资源,校际合作广泛,定期举办例如德威奥林匹亚盛会、德威音乐节、MADD 艺术节等活动。例如在今年的MADD艺术节,学生们通过Music音乐、Art艺术、Dance舞蹈、Drama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诠释了“一件衣服的生命周期”这一主题。在活动中,他们既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艺术才能,提升了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

  Q: 多元智能化时代,孩子的潜力都是不能被局限的。德闳在全人教育方面,是怎样挖掘每个孩子的兴趣并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德闳的课程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机会去认识自己?

  周校长:首先,我们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很丰富,不应该让孩子们只局限于一件事情。我们要允许孩子试错,也尊重他们有时候可以没有意愿、没有兴趣去做一件事。

  德闳学校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了充满多样性的平台。例如,德闳的EML课程(英文媒介课程,包括体育、音乐、动态艺术等科目)鼓励孩子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励孩子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他们将由自己去探索答案,由此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此外,德闳学校特别设计的高中十年级课程中的“兴趣课题Passion Project”,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定制项目课题,通过导师辅导、自主研究、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研究技能与企业家精神。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发现自身兴趣和激情所在,并进行深入探索。此外,我们的课外拓展课“志闳课”则给予了学生一个寻找自己兴趣和热爱的平台,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Q: 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家校共育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环,德闳如何增进学校与家长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沟通来实现家校共育?

  周校长:家校共育最理想的模式是学校要有像家一般的温暖与关爱,而家长要有与学校相同教育理念。德闳非常重视借助家校共育来帮助孩子发展,我们的家长赞同全人理念,认可学校在育人方面的积极影响。

  在去年疫情期间,为了让孩子们宅家通过网课学习时也能触及不同领域新鲜有趣的知识,德闳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翘楚带来的线上“闳讲堂”。有意思的是,有许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观看,甚至家长比孩子听得还认真。我们认为“闳讲堂”作为一个很好的家校共建平台,它的价值应当被进一步挖掘。而在重返校园后,我们继续开设了许多成长课堂的讲座,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做分享——例如,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知名演员张晓龙老师,《奇趣博物馆》系列丛书主编张鹏先生等。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家长成长课堂、家长读书读书俱乐部等活动来号召家长共同学习成长,并且不断去影响更多的家长。当孩子看到父母没有停止学习时,他们也会将视其为榜样,不断追求进取,而这也和德闳培养终身学习者的内涵相契合。

(北京德闳家长成长课堂)

  Q: 前段时间《小舍得》的播出,让“教育内卷”和“鸡娃教育”方面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教育焦虑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校长:其他行业也存在焦虑现象,而教育焦虑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我认为教育是一项“长城般的事业”。无论在什么时候,学校都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步骤,不能迫于外界的内卷而导致自身不安。德闳始终强调“学生为先”的理念,也一直在践行这一点。我们认为好的教育始终要尊重孩子的发展和认知规律,而不是着眼于社会和市场上某一个热点。

  Q: 今年9月份,北京德闳学校主校区会新增幼儿园和高中学段。在学生培养方面有哪些新模式?主校区在运营上又有哪些新变化?

  周校长:北京德闳作为北京德威的姐妹学校,德闳幼儿园也和德威幼儿园DUCKS同样使用英国国家课程中的早期教育体系,在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学习环境设置上,我们会有意识地调整课堂环境,帮助孩子从以玩乐为基础的环境过渡到半正式的课堂,从而让他们熟悉未来小学的学习体验。而德闳小学所使用的探究式教学的元素也将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而北京德闳的高中部今年也将招收十年级学生。十年级采用德闳自主研发的pre-IB“开拓之旅”过渡课程,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经历三个方面逐渐从中国国家课程过渡到IBDP体系。课程由核心课程和六大实践模块构成。其中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习、数学、言之凿凿(提升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的课程)、实验科学等课程,而实践模块包括全球视野、艺术、兴趣课题等项目。通过两部分课程的均衡配比,让学生拥有扎实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又兼顾自主探究能力和其他软性技能的培养,为IBDP和未来海外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课程外,北京德闳主校区的空间设计、运营等方面,也充分顺应了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主校区设有头脑风暴屋、SE21学习空间、剧院等公共区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空间;而餐饮、安保、空气质量等运营细节,同样以学生为先,给予学生安全、温暖的在校学习和生活体验。今年9月起,北京德闳还会为高中学生提供住宿。

(北京德闳主校区全景)

  Q: 您之前也在北京二中担任过副校长,现在来到北京德闳担任校长,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周校长:我在二中工作了三十多年,遇到了很多学生,也见证了很多教育的成果,尤其感受到全人教育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育。教育是一件非常‘笃定’的事情,学校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步骤,而不是像‘变色龙’一样,随外界的更新而不断变化。

  始于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德闳学校秉持“学生为先”的理念,顺应每位孩子独有的学习成长需求,并鼓励他们拥抱自身所长。我很高兴看到北京德闳学校对全人教育理念的坚守和所有教职员工对这个理念的认同。也正是基于的理念和行动,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落地,所有产出才能更接近理想效果。

  教育是立国之本,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其中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有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周校长和北京德闳学校对全人教育、家校共建等理念的实践符合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在为国家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