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以人为本 多方协同”,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2021-12-29 16:02
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

  产业发展,人才为本。为进一步深化产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12月27日,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所湖北高校与华为签约合作建设“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旨在打造示范标杆,将“湖北经验”、“湖北模式”辐射至全国更多高校,为湖北省乃至全国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水平人才。

  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促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街接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解决高校计算机底层核心技术教学面临的教师规模小、教材更新慢、产业与学校未建立系统性实习实践体系等问题?近日,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接湖北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经济发展战略和“51020”现代产业体系,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从优化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创新组织模式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学校新工科建设。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挂牌成立的芯片产业学院,推进芯片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2021年,该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彭育园认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促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多方协同”。“以人为本”是指“教育”、“人才”、“产业”和“创新”的核心是高素质、有思想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创新能量,营造创新环境,不仅是工作目标,也是实际的工作内容,是所有解决产教融合相关问题的核心。“多方协同”是指产教融合工作涉及到政府、高校、产/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的各方面主体,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和持久生态,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过程中全面把握各主体的角色和权利、义务,坚持“全局思考”。

  本次湖北工业大学与华为的“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合作,主要采取高校、华为、政府共投共建模式,政府引导投入,高校教改升级,企业协同育人。在具体实施上,政府通过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向合作高校提供项目补贴、政策支持;学校采取“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与华为的具体项目合作,以实际的产业研发项目为抓手,由华为提供项目需求、基础硬件平台和一定的技术支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从而通过项目式实践培养体系,让学校教学走近产业技术前沿,实现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与产业的接轨;华为则提供鲲鹏/昇腾领域技术知识体系,专家讲师赋能,实践活动专业辅导,鲲鹏昇腾众智计划、鲲鹏昇腾优才实习计划、人才发展加速计划2022等权益资源。彭育园指出,与华为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完善政策支持,从而能有效解决新工科人才培养问题。

  同时,为了解决计算机底层核心技术相关的教学体系目前还面临教师规模小、教材知识体系更新慢、产业与学校未建立系统性实习实践体系等问题。湖北工业大学与华为摒弃了以往简单的实践教学合作,开启了全方面的升级版的合作:一是延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的高校实践成果,重塑产业驱动的知识体系,共建课程;二是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三是共享教学实践平台和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高水平平台的实践。

  在理论教学中,湖北工业大学引入了华为代表性的鲲鹏CPU的体系结构作为案例,同时引进基于鲲鹏的实践教学设备,结合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当前主流技术的掌握程度,强化了教学与产业结合的紧密程度。彭育园介绍,目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沿用的是经典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材,实践教学则以仿真实验为主要方式,“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则从结合产业实践、重视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理念出发开展了课程内容革新。

  据介绍,“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是华为在“智能基座”项目后的又一项人才发展关键举措。彭育园期望,此次合作可以通过课程引进或在华为专家指导下,建设一批面向产业的优质课程,尤其是实践类课程;通过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通过实践平台共享与建设,开展一些面向产业真实课题的实践。通过合作,培养企业亟需的产业人才,带动高质量就业。

  据悉,华为计划在2022年新增50所“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合作高校、新增100所基础软件专项合作高校,并通过“鲲鹏昇腾众智计划2022”、“鲲鹏昇腾优才实习计划2022”、“人才发展加速计划2022”三大计划加持,向合作高校持续投入优质资源,共同开展围绕鲲鹏、昇腾根技术的教学改革创新,继续新增20多本教材和系列教辅,开放超过3000个众智项目任务,提供1000多个华为&生态企业实习岗位、开源社区在线实习项目,并建立专项激励鼓励老师、学生了解开源、贡献开源、发展开源,共同为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等自主创新基础软件根技术的茁壮成长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