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系
2021-12-13 11:21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12月11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中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成立仪式在校举行。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揭牌

  比较文学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聚焦中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招收本科生,建立比较文学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的比较文学系。华东师大将在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框架下,强化教学科研资源兼具中文学科和外文学科的优势,着力加强比较文学专业建设;将以中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导向,促进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国家文化战略创新的协同推进。

  该系未来的发展重心包括两方面,一是凭借教学和科研创新加强文学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作用,让文学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其它生活世界发生有机勾连的重要媒介;二是在中文和外文学科发展的总体方向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入探究联合中文和外文学科优势的路径,以期打破学科壁垒,改变现有人文学科格局,切实地推进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

成立大会现场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强调,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学校始终铭记“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他指出,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外语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并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已经成为全国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业研究及国内外汉语师资培养的重镇。比较文学系的成立,将促进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在华东师大发展“新文科”的良好势头。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致辞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指出,国际中文教育以语言传播为窗口,与世界文化互学互鉴。在多代人的努力下,专业化、多学科交融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与发展,语言文字传播与文学文化交流也协同发展。华东师大比较文学系的设立为国际中文教育开辟新的领域、新的实践,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意义。他期待在各个学科的协同发展下,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为推动世界文明的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马箭飞主任致辞

  开幕式由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叶军教授主持。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哈佛大学David Damrosch教授、哥廷根大学Peter Hajdu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浙江大学许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査明建教授、北京大学张辉教授分别致辞。

开幕式致辞环节

  特约论坛主题为“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由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丁安琪教授主持。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作《讲好中国发展的普遍道理》报告,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作《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发展趋势》报告,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作《增强中文国际传播能力,让信息“逆差”变为“顺差”》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柴明颎教授作《从中译外看文化走出去——以“梦之地·上海”为例》报告,天津师范大学钟英华教授作《国际中文传播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报告。

  第一场主题论坛题为“比较文学方法论与学科建设”,由华东师大范劲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耿幼壮教授作《跨媒介、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作《对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报告,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作《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意义与中文学科建设的国际视野》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展教授作《关于中外译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报告,首都师范大学林精华教授作《来自中国首家比较文学系的祝贺与期许:制度化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报告,复旦大学刘耘华教授作《比较文学本科课程要以经典研读为中心》报告,上海财经大学谭琼琳教授作《中西思想文化互鉴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报告,复旦大学杨乃乔教授作《论比较文学的学科意识与合法化的可比性》报告。

线上参会的专家、学者

  第二场主题论坛题为“国际传播的现状与困境”,由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主持。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作《中国文学如何走“进”世界?》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教授作《中国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方法》报告,同济大学吴赟教授作《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报告,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作《知己知彼:国际传播的前提》报告,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作《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问题与策略》报告。

  第三场主题论坛题为“比较文学领域下的国际传播研究”,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华媛媛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作《文学的横向发展变异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报告,天津师范大学郝岚教授作《比较文学新范式与中文传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作《方兴未艾的跨文化研究》报告,苏州大学季进教授作《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报告,李伟昉教授作《加强中国文学经典的国际传播能力:以汤显祖为例》报告,厦门大学陆建德教授作《唐诗中的西域文化及其启示》报告,上海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作《“新翻译史”何以可能》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作《比较文学与中文国际传播的“故事”和“话语”》报告,华中科技大学谭渊教授作《顾彬的《老子》新译与话语建构路径》报告,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作《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中的比较文学》报告,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作《文学的影响研究与中国诗歌的国际传播》报告,上海大学曾军教授作《“在世界中”的中西文论对话如何可能?》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帆教授作《中国故事的世界性与国际传播研究》报告,杭州师范大学周敏教授作《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一个孔院中方院长的现象学观察》报告。

  论坛重点探讨新形势、新阶段下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的问题,考察了中文国际传播的新途径、新形式、新目标。来自哈佛大学、哥廷根大学、匈牙利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加了本次论坛。

线下参会的部分专家、学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6-14 11:24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5-20 18:33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4-15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