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复旦大学北欧中心以线上及线下形式举办成立25周年庆系列活动,庆祝中心成立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探寻未来合作发展之路。
复旦大学北欧中心(下简称“北欧中心”)成立于1995年,为复旦大学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0余所大学合办的学术交流平台,是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目前共有25家正式成员,3家观察成员。北欧中心为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提供学术研讨会、合作课程、学生学者交换交流、学术与科研课题申请等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与北欧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极大增进中国高校尤其是复旦大学与北欧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北欧中心迎来了成立25周年,由于疫情原因,系列庆祝活动推迟至今年举办。
10月18日下午,北欧中心线上庆典仪式正式开始,来自中心成员大学的代表齐聚线上,共襄庆典。庆祝活动由北欧中心董事会主席、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律学院院长Per Cramér主持,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作视频致辞。
许宁生表示,二十五年来,在历任中心董事会、理事会、秘书处、成员学校的指导与支持下,北欧中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断发展。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度过难关。同时许校长对中心的未来表达了期许,希望更多学生、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通过北欧中心相聚一堂,为人类的共同进步添砖加瓦。
此外,北欧中心董事会主席Per Cramér,芬兰图尔库大学副校长Kalle-Antti Suominen,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副校长马飞,北欧中心现任、前任主任以及诸多参与过北欧中心合作或课程的师生通过视频发来了祝贺。
北欧中心董事会成员、芬兰图尔库大学副校长Kalle-Antti Suominen和复旦大学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卓越中心教授汤绪分别以“北欧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和“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影响、天气/极端气候、空气污染和公共卫生的风险互联和治理”为题作主旨发言。
来自冰岛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坦培雷大学、东芬兰大学、芬兰瑞典语经管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卑尔根大学、挪威商学院、瑞典隆德大学、哥德堡大学、以及复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13所成员大学的校长、副校长们齐聚“校长圆桌论坛”,围绕中心发展战略所聚焦的四大领域——中国与北欧的互鉴;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与技术;健康与福祉,结合各校的发展规划,畅谈中心未来发展。校长们达成共识,面对由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全球地缘政治等多重危机,大学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北欧中心25余年的发展成就证明了它可以为中国与北欧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今后成员大学要更好地利用北欧中心的平台,超越偏见与差异,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北欧高校的学术合作、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10月17日下午,正式庆典开始前,北欧中心在上海举办25周年线下招待会。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丹麦驻沪总领事Jacob Linulf、挪威驻沪总领事Lise Nordgaard、瑞典驻沪总领事Marie-Claire Swärd Capra、芬兰驻沪领事Tiina Rinne-Aguilar、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代表以及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复旦与北欧合作的北欧中心研究员们济济一堂,共同回顾并庆祝北欧中心走过的25年。
Jacob Linulf高度肯定了北欧中心在推动北欧与中国的科研、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提出,面对当今时代众多全球性的挑战,我们更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以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北欧中心也为中国和北欧的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期待疫情尽早结束重启人员流动。
陈志敏在致辞中对参与和支持北欧中心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表示,北欧中心今日的成就体现出25年前成立该中心是个极富远见的创举。自成立以来,中心通过不断发展,每年通过举办大量学术、教育和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北欧与中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知识共享的重要桥梁。面对疫情与危机,各国高校应通力合作,开拓创新,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除了仪式性的庆典活动之外,10月19日,以社会政策、北极研究、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三场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隆德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奥斯陆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拉普兰大学、冰岛大学等高校的四十多位专家和学者针对上述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放眼未来,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将与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奥斯陆)联动,并借力复旦大学新加入的北极大学联盟,为不断推动中国与北欧在高等教育、科研和文化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做出卓越贡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