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滨州:支持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扩建并升格医科大学
2021-07-01 14:34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近日,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提到,推进渤海科技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工科应用大学,支持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扩建并升格医科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来滨办学,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及应用型本科转型。支持社会力量采用新模式举办研究型、应用型和创业型大学。探索完善省市共建、部门共建等方式,大力争取硕士、博士培养点,扩大硕士生、博士生招生名额。实施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推动市属高校争创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支持建设山东康养职业学院,推进滨州职业学院优势专业试办本科,推动鲁北技师学院、滨州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滨州渤海职业学院、滨州交通职业学院建设。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以国有资产入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联合举办模式。

  《规划》在教育方面还有哪些布局?一起来看:

  以教育质量提升为突破,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推进“四名”引育、强幼重普、强科培优等行动,提升全市教育教学水平。到2025年,将滨州打造成“教育名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提升学前教育普惠质量水平。实施学前教育强幼重普行动,完善城乡幼儿园布局,加大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和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统筹、辐射、带动、示范作用,构建镇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办园格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到2025年,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6%以上,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96%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增长到150个左右,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4个以上。

  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巩固消除中小学大班额成果。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遴选60所左右优质学校,通过建立学校发展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共享。落实好乡村倾斜政策,通过设立特级教师岗,实施“名师”计划等措施,吸引优秀师资到乡镇学校任教。实施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培育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达到200所左右。加强乡村中小学建设,全面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到2025年,增加7.7万个学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以上,实现净流入。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争创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3个县(市、区)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

  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水平。实施强科培优行动,加强特色高中建设和多样化发展,形成“一校一品”。探索综合高中建设,深化职普融合,培养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鼓励普通高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联合育人,对有专业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通过设立分校、合作办学等方式,完善公办民助办学模式,推进国科魏桥基础教育改革试点,提升滨州教育层次和质量。大力引进优质高中教学资源,实施普通高中振兴计划,5年内打造3—5所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普通高中,北镇中学、邹平一中综合实力进入全省普通高中30强,创建一批省级特色高中,普通高中优质教育学位资源占比40%以上。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实现净流入。

  完善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办好保育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类教育,以全民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滨州”,使终身学习成为滨州人的习惯。全面推进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健全公共教育普惠机制,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促进高标准教育公平。实施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持续深化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基础教育“四名”引育行动,到2025年,引进2所以上名牌高中,每县(市、区)至少建立1所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输送能力较强、社会信誉较高的普通高中;新培育、引进名校长60人,名班主任300人,名教师3000人。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充分下放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生机活力。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建立“多元主体、实绩导向、促进发展”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和基于考核评价的薪酬分配制度。深入推进教育评估综合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健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教育,支持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教育。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德育为先,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相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美育提升行动,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和美育熏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推动每个城镇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1所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