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实施开放融合战略。开放融合战略是在传承交大既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放创新和深度融合,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地探索和实践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以及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经验,来推动交大在新时代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交大在新的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稳步探索,不断打造开放融合新高地
五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院办校”实践的先头兵,在学校党委和上海市的领导下,满怀“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的勇气,坚持创新求实,开放融合,以“世界一流”为引力,向国际医学教育最高标准看齐,以“中国特色”为动力,高质量推动内涵建设,以“上海风格”为魔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开放、多元而包容,以“交医特质”为定力,不断厚植“一流”的核心元素,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整体实力稳居国内前列,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牢固树立“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工作顶层设计,医教协同,创新“序贯制”思政教育模式,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价值观教育与岗位胜任力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以“团队牵引、首席负责、全程激励、制度保障”为核心的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全面开展系统整合课程改革,通过“三全育人”,将造就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的根本使命植根于内心,成为行动的自觉。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建设教育部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并在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国际专家全程观摩下,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认证,为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育引并举,加快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医学院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化、高水平医学创新人才高地初步形成,人才资源对学院改革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以“学术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为突破口,合理配置优质资源,形成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组合拳,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博士后培养、人才评价机制和学科国际化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初步形成了有益于立德树人、科技创新和医疗服务的范式和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提升科技引领和成果转化能力。医学院科研总经费从“十二五”期间的29亿元提高到“十三五”的42亿元,增长4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数连续十一年名列全国医学院校第一,年均超过650项,并新增国家重点研发研究计划项目和课题150余项,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在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已成常态,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开放融合走向纵深,迸发大学发展新活力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中,医学院先后派出了8批共569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182名医务人员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最美逆行者,充分体现了交大医学院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成为医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生动案例,并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0人。
机会稍纵即逝。“面向未来,可以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现在大学只有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度融入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前沿,才能始终成为社会发展引领者。开放融合是为了更好的拓展视野,陶冶情操,铸魂育人,提升人才格局,造就有灵魂的卓越拔尖人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探索,是开放融合战略的生动实践,也为我们深入推进开放融合战略提供了经验积累和信心动力。
科学谋划布局,着力推进学科内涵发展。获批纳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行列,力推创新团队建设。基础医学学科锐意改革,牵头承担上海市首批启动的“IV类高峰”项目,建设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稳中求进,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产出,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团队,基本形成 “一等人才辈出、一等师资汇聚、一等成果涌现、一等国际影响”等优势与特色。连续10年全国排名第一的临床医学学科在实现医疗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创新性地以“人才-平台-项目”三位一体统筹布局学科发展,建设国家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创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运行3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大力推动基于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临床学科建设改革,吹响开展临床研究的“冲锋号”,不断“激”出临床研究新体系,获得可喜成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突破利益藩篱,强势推进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学和医学技术等学科改革,成效日益显现。
加强校际、校企和校地合作,实质推进开放融合纵深发展。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建立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倡导建设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惠及全国400余所高校的“与你谈科学”云课堂。与上海医药集团共建成果孵化平台,携手上海市兄弟学校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并着力打造优质、便捷、灵活的教育平台,共同推进市民健康与医学素养提升,为提升健康素养,普及健康生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奠定重要基础性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实质推进国际化办学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国际化医学教育能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与法国多所大学共建中法联合医学院,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共建中加联合医学院,与耶鲁大学共建免疫代谢研究院,以打造具有全球引领示范意义的“全健康”治理体系为目标,与爱丁堡大学建立全健康研究中心;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十三五”期间,签署国际合作协议59项,与12个国家的37所大学开展海外游学(短期)项目,并牵头成立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
谋篇布局,在开放融合中迈向高校发展新征程
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好开放融合战略,我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好谋篇布局。
深入实施开放融合战略,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校始终自觉担负着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光荣使命,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愈加凸显,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应当深刻认识自身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握新阶段, 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寻求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强机制、筑平台、创载体、推成果,发挥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用行动践行大学服务国家的使命与担当。
深入实施开放融合战略,要构建既符合国内大循环,也符合国际国内双循环要求的育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代会报告也提出,要立足实际需要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质量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各国优秀青年向往的求学目的地、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交大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秀教学传统,以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为目标,以“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新时代、新环境、新机遇下,我们应更加注重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系统分析国家高精尖战略所需、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民生命健康所需,增强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契合度、人才培养质量与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不断提高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的贡献率,为企业、社会、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精英人才,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深入实施开放融合战略,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愈发成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深度参与和全力支持。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领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研究机构,成立四川研究院、重庆研究院、海南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全健康研究院、浙江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内蒙古研究院、包头新材料研究院,等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我们应进一步把握机遇、抓铁留痕、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伟大征程,在与国家和区域发展共生互动中,开放融合,持续奋斗,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