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六个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十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污染防治专家、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和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1950级校友陈厚群名列其中。
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现场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
郝吉明近照
“研究要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服务国家发展。”这是郝吉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郝吉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工业给水及废水处理专业,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放射性三废处理专业后出国深造。当郝吉明回国时,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问题,如何控制酸雨成了他的研究方向。郝吉明带领团队开展了华南和我国东部地区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对策和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城市发展,机动车增多,郝吉明适时提出了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近些年,他又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郝吉明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有关大气污染治理的书稿、论文和讲义。他表示,推动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陈厚群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
陈厚群是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1950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1952年进入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回国。1959年,广东新丰江发生水库地震,当时年仅27岁的陈厚群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此后,他致力水工抗震研究60年,带领团队在该领域走到世界前沿。
为填补水工抗震设计空白,1972年他担任主编,用时五年制定出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为突破地震研究能力的瓶颈,1980年起,他带领团队历时七年建成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振动台。
本可以安享晚年的陈厚群,2011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勇挑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重任。2012年,他再次出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组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建议,就为国家节省十几亿元。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年选出十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接力精神火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