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内引外连,促进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然而,随着“人口红利”式微,基于劳动力成本套利的贸易不断下降,中国外贸发展的动能面临着调整。与此同时,公共突发性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延迟甚至中断,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订单大幅度缩水,随机性扰动对中国外贸发展的负向冲击已经十分明显。如何化解多重因素叠加对中国外贸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深化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催生新的主导产业,对于拓展外贸新空间、发展外贸新动能、全面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发展由大变强,由低端嵌入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推动了外贸高质量发展: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制造“智能化”转型升级
信息技术是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黏合剂”,对传统产业具有渗透性,有助于打破传统制造业封闭式的作业流程,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能级和发展空间,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制造业拓展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有助于企业对产品设计、制造、流通等各个环节实施“数字化”管理,不断将产品从制造端向服务端延伸,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链上的渗透融合,削平“微笑曲线”的底部环节,进而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出新的商业运营与管理模式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国民经济环节正经历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革命,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商产融合为主线的新型生产模式、流通模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显现,信息成为一种关键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过程并产生价值。信息技术带来的“在线化”“无接触”等特征,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实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无缝对接,催生出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过程的规模化让位于多样化、个性化、分散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流和数据流,搜集海量数据进行精准的客户画像,然后进行精准匹配,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应运而生。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了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向贸易领域的渗透,带来了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的改变,催生了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外贸新业态。数字贸易旨在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将数字化信息作为贸易标的,实现传统实体货物、数字化产品与数字化知识和信息的交换活动。数字贸易带来交易的平台化,减少了中间贸易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和门槛,扩大了商品的交易范围,延伸了全球价值链长度,改变了标的物的贸易流动形式,为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通道。与此同时,数字贸易弱化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畅通了经济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时跟踪系统提高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透明度。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贸易透明化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主要是通过简化贸易流程,规范贸易管理主体,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透明的、可预见的环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推行“无纸化”“单一窗口”“掌上物流”等举措,有助于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减少商品流通周期,削减国际贸易领域的制度性成本。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和口岸查验智能化,消除了口岸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互享,便于通关流程无纸化,提升了口岸的综合服务能力。与此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搭建的跨境贸易大数据管理平台把物流链、贸易链纳入监管视野,可以追溯商品的境外源头,便于“精准监管”和“顺势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信息设施建设,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外贸发展的人才基础;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和数字化贸易规则的制定,提高中国在数字贸易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对于实现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快信息设施建设,为贸易高质量发展赋能
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发展,弥补我国智能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所需的载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的投资应用,打造新的业务部门和主导产业,依托“智能+制造”,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赋能,催生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瞄准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前瞻性地布局一批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外贸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能力。
第二,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外贸发展的人才基础
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拓展了传统贸易产品和服务的范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业务环节,产生了“无纸贸易”“数字贸易”,从而需要既熟悉贸易知识又精通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积极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加快建设数字贸易人才网络培训平台,提升国际贸易从业者的数字化思维和技能。
第三,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培育外贸发展新业态
数字贸易是传统国际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拓展,是开放条件下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贸易形式。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虽然较大,但出口竞争力弱,国内相关立法滞后,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上缺乏话语权。因此,必须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医疗、智能物流,夯实数字贸易的产业基础;全面落实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的外资准入模式,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搭建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的对外开放。
第四,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和数字化贸易规则的制定
信息技术标准已经嵌入到信息化全流程中,对市场具有引领作用,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增强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提升我国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在数字化贸易规则的制定方面,既要吸收“美式模板”和“欧式模板”的合理成分,也应立足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利益诉求,形成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在数字贸易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减少数字贸易壁垒,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数字价值链。推动数字产品嵌入生产过程,释放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潜力,推动全球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作者: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智库首席专家;杨继军,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智库研究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