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工程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之举。“双一流”的具体评价标准对全国高校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目前,’双一流’的入选标准仍存在较大争议,监测指标体系较为繁琐。”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指出,虽然当前对于“一流大学”的标准普通比较认同,但对于“一流学科”的标准仍存在较大争议。
他认为原因在于入选标准一直未正式公布,过分强调某一单项指标、单个学科的排名、标准的一致性等等。除入选标准外,考核体系也存在着部分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没有明确建设期满的具体考核标准,动态监测的指标体系太过繁琐,偏离了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初衷,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等。
公开数据显示,“双一流”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入选的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标志性科研成果积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文化传承创新与引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我国高等教育与美国、英国等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与比例、学校原创性成果、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还较为落后,整体水平仍然还有较大差距。
施卫东建议,可从优化新一轮“双一流”入选标准和优化考核体系两个方面着手,完善“双一流”建设工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从“平原”变“高原”。“在制定新一轮’双一流’入选标准时,要处理好学科水平与学校实力、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国内评价与国际评价、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急需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以学科水平为基础、综合考虑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向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科给予优先支持。”
施卫东表示,这样有利于制定出全国高校公认的标准。此外,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还要强化滚动淘汰机制、制定明确统一的考核标准、优化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只有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工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完善工作,并及早公布相应的指标体系,才能为早日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提供良好导向。”施卫东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