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成功举办
2020-04-28 08:54
清华大学
作者:

  四月芳菲,万物皆春。4月26日,正值清华大学109周年校庆之际,清华校友HiTC(“科技与创意中的人文”)演讲大会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为主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6位校友分享自己在抗疫期间的故事与思考——在全球疫情中,在人类挑战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袖手旁观。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作开幕致辞。

  本届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由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办,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学堂在线、B站、快手等多个平台上线,逾10万观众收看。

  “希望这个问候能够带去母校对全球所有校友的关心,希望大家平安。”在HiTC演讲大会的开始,史宗恺向全球校友送上了母校的问候。史宗恺表示,人类正遭遇着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全球各地的每一位校友都会体会到这个疫情带来的重大的挑战和重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一个人都不能够独善其身,同时也要看到人类面对这类挑战应该有的勇气、信心,以及怎么样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面对。

  史宗恺指出,清华的教育是希望每一个清华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都能够带着强烈的责任和意识。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想到不只是为一个人有更好的生活而活着,而是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更幸福和更美好的生活。正因如此,面对这样的疫情挑战,清华的校友们、同学们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能够去做那些最艰苦的、最有挑战的事情。史宗恺表示,希望有这样的一类平台,让更多的校友能够分享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思考、他们的行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思想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希望HiTC在特殊的疫情之下,能够为清华师生和广大校友提供这样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致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梅赐琪讲述了清华教师面对在线教学新课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探索。他将其幽默地比喻为“4000多位青铜级的线上教师找回线下王者身份”的过程。梅赐琪认为,一方面教育者要想办法建立起超越技术和知识的连接。在线教学使得人们分离,但是教育者引领人的功能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在线教学让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看起来是在教一个学生,实际上是在“交”一个家庭。这些让梅赐琪意识到,教育需要“有时说服,常常引领,总在共情”。

公管学院副教授、写作中心主任梅赐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分享了他在抗疫一线的故事。2月中旬,董家鸿和团队从北京出发,于次日凌晨抵达目的地——武昌站,迅速打响了国家远程医疗队在武汉抗疫的第一枪。他深情地说:“正是这份明知风险仍然选择逆行的初心,让我们的六人行不孤独、很温暖。”虽然一线是六个人的身影,但撑起战斗的,还有他们背后许多支清华医工结合攻关团队。董家鸿和他的团队展现出科技报国的担当,自大年初一到初八,仅仅7个日夜,COVID-19自测评估系统就通过专家审核上线。此外,他们还将“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中的部分产品开发多国版本并免费与各国分享。目前自测评估系统已翻译成英语、日语、韩语、波斯语和意大利语等8个外语版本,为74个国家、2000万用户提供自测服务,分流减少医院发热门诊患者量达到90%。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

  清华大学2007级校友、主持人刘慧凝以“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羁绊”为题,分享了过去几个月让她铭记在心的故事。她从北京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王小辉、在武汉拍摄毕业作品的清华大学学生黄一洋等人的故事中,体悟到“生命的最大价值,就是这路上的相遇、牵绊、麻烦和被麻烦,是‘使用生命’的过程中,又给多少人带去了善意和改变。”

清华大学2007级校友、主持人刘慧凝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2018届校友卫乐善(Charles Vitry)在伦敦分享他的思考与感悟。卫乐善介绍说,在和苏世民书院同学的讨论中,比较各地区视角、挑战对方观点的事情时常发生。他认为这样的讨论很重要,能够教会人们如何超越自己的国家视角,看到未曾考虑过的新维度,“分享和思考不同的国家视角,是在更深层次上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2018届校友卫乐善(Charles Vitry)

  清华大学2017级博士生余霄讲述了清华不同国家的青年如何在疫情期间加强合作、共同抗疫的故事。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tudent Association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是由清华大学中外学生共同发起的全球最大的“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平台,有来自80多个不同国家的1000余名成员。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会长,他在协会内迅速发起了“防控新冠病毒肺炎‘一带一路’青年国际援助计划”,一夜之间招募了近70位来自各个国家的志愿者,将16种语言的医用物资需求信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向国际社会广泛发布,将国际医疗物资对接到湖北一线。当国际疫情爆发后,又积极将医疗物资送往意大利、伊朗、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并受多国大使馆委托,举行在线会议,将中国在疫情中积累的政府管理、临床救治、传统医药等经验介绍给其它国家。余霄相信,人类“山海相连、命运与共”。

清华大学2017级博士生余霄

  清华大学1983级校友、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马清运从“为什么选择做建筑师”这一问题入手,讲述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让大家“有尊严地、幸福地、身心充满获得感地活在自己的家园里”。在疫情面前,他对“家园”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家园应该彰显人类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清华大学1983级校友、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马清运

  在演讲大会上,马清运发起了“绿道”(loop®all)佩戴活动。疫情期间,中国的大江南北、世界的五洲四海所有人都从自己的家园“出发”,共同抗击疫情,捐款捐物。相信你和我一样听到的、感到的,看到的身边有很多很多。作为设计师,他希望能够用视觉的形象来表达这种人类的情感,创造这种属于所有人的思考。“绿道”佩戴活动旨在希望我们每个人面对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时都能够心怀敬畏,意识到在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绿道”(loop®all)佩戴活动

  此外,演讲大会上播放了抗疫公益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导演孙虹和制片人王静向大家介绍了该片创作的初衷与过程,她们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帮助大家在疫情过后,仍然能够去回忆和回望这段特殊的时光。这部群像式纪录片由20多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在校生与校友共同制作,汇集了77位用户、112条短视频,用影像“记录历史,凝固瞬间,对抗遗忘”。

  HiTC(Humanity in Technology and Creativity,即科技与创意中的人文)是一种新形态的主题演讲大会,由清华文创校友于2017年发起,以“科技与创意中的人文”视角,传递清华人对世界的态度——这是一种拒绝冷漠的态度,是温暖的态度;一种拒绝浮躁的态度,是安静的态度;一种拒绝软弱的态度,是坚定的态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清华大学 2022-06-07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