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5万多名清华师生同上一堂课。这是一堂在特殊环境下举行的特殊的课,我相信我们今后都会终生难忘。
首先,我们要向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敬意!今天上课的5万多名师生,包括一部分目前正在湖北的同学和老师。此时,我们有1403位同学、186位教职工还在湖北。我想对他们说:你们是我们现在最牵挂的人!清华永远是你们的家,清华永远是所有清华人的家,请你们多保重!
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取学堂这样一个名字的地方,一定与教学有关、与上课有关。今天我们的讲课,与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有关,与学习有关,也与自强有关。所以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
延期开学不是不上课,教书育人是不可放弃的职责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
困难不可怕,困难挫折总会有。我们需要的是一起奋斗,把奋斗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习近平总书记还讲道:“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所有清华人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都是耳熟能详的,都是铭记在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已经成为所有清华人的座右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在当下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尤其需要发扬自强精神。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对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都是一场艰巨的考验。在这样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每一个人都可以尽一份力量。今天是清华人的一堂课,我们要发出这样的声音:每一个清华人、所有清华人都应该担当一份责任。我相信清华人一定会不惧挑战,一定会经受住这场严峻的考验!
对打赢这样一场战役,我们充满信心。关于疫情的应对,从专家到我们每一个人,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的相关要求,学校作出决定:延期开学,不返校。
学校的决定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坚决拥护。我还要强调两点。第一,延期开学、不返校,首先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重中之重,是首要的问题。何谓教育?教育就是为了实现生命的茁壮成长。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对象和基础。清华历来把学生的安全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第二,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这意味着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每一个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包括清华的学生,理应成为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表率。
延期开学是学校党委作出的决定,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延期开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这个问题面前,存在标准答案,所有人、所有学校都应该有这样一个自觉:不返校,待在家里,保护好自己。但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不同学校也会有自己的特殊安排。选择什么、对同学和老师提什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自我定位。清华人的完整答案是:不返校,待在家里,保护好自己;延期开学不是不上课,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把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体现了清华人的一种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也体现了学校的一种社会责任担当。大学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但首先要服务她所在的国家。大学是国家的大学,清华大学要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的高度。
延期开学不是不上课,这是基于清华长期的理念和传统。清华一向把教书育人看得最重。教学是育人的保障,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困境里,清华师生始终坚持教学、坚持学习。1936年4月,国难当头之际,梅贻琦校长写了一篇《致全体校友书》。他这样说道:“夫国难维已至此,然吾人绝不可自坏其心理上之长城;大局虽不可知,然而吾人自己之职责,决不可放弃,万一不幸,本校亦当在此‘水木清华’园中,上其‘最后之一课’。国家虽弱,正气不可不存。”不可放弃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的职责,就是老师讲课的职责,就是同学学习的职责。
体现清华风格的教学安排调整方案
2月1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关于调整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教学安排的通知》。我相信每一位清华师生都已经看到了这份通知。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把这份通知的内容再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1.发挥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创新优势,以清华雨课堂软件平台为主,与慕课(MOOC)等方式相结合,按照教学日历安排,开展线上教学。春季学期任课教师提前接受培训,鼓励教师探索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答疑、考试、考核方式,高质量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2.实验、实践课程适时推迟,将根据学生返校时间另做安排。
3.传承清华体育精神,学生返校前,体育课以不依赖场地、器材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根据返校时间制定适当的考核方式。
4.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的题目、内容与组织方式可做适当调整。
5.拟毕业研究生的最终学术报告会与学位论文答辩会的组织方式与完成时限可以适当调整。
6.研究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完成时限适当调整。
7.在原定的2020年4月份和6月份毕业与学位审议外,适当增加毕业与学位审议次数。
学校发布这样一份通知、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是有深意的。
第一,统一组织。
疫情条件下的清华教学方案,首先突出一个“统一组织”。今天我们统一组织5万多名师生通过雨课堂平台一起上课。有人跟我讲,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上同一堂课,这是有技术风险的。运用创新技术就会有一定的风险,遇到问题我们及时解决,这就是清华人的态度。统一组织就是学校有统一要求,全校有统一行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大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大学的正常运行涉及到诸多秩序,包括教学秩序、科研秩序、日常工作秩序等,但是教学秩序是最重要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努力维护教学秩序,这也是我们强调依然按照教学日历开展教学工作的原因。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很多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体系的系统性需要部门、院系和教师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大量的协调配合才有可能使教学体系达成稳定。教学体系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及学习效果,不是由一门课或者少数几门课决定的。我们坚持教学、坚持学习、坚持上课,不是指上一部分课,而是按照教学安排、按原计划整体实施。知识是成体系的,课程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教学秩序的稳定需要课程方案的整体稳定。
第二,如期开课。
延期开学,但是我们要求做到如期开课。这句话说出来也不容易,因为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要做到如期开课,更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和努力。如期开课就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日历安排,全校于2月17日开始教学工作。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不少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有信心。我们已经与所有同学都取得了联系,我们还会继续与同学们交流,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一起一一解决。2020年春季学期,全校共开设3098门课程。除了少部分实验实习课适当推迟以外,其余课程全部都要开出来。怎么做到?靠创新!我们要用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手段,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
2016年,清华大学正式发布雨课堂教学软件,目前雨课堂的用户超过了1900万,是国内最活跃的线上教学平台,也是最先进最有效的在线教学平台。雨课堂,就是春风化雨的课堂。校歌里有这样两句歌词:“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这是所有清华人最欣赏的画面:众多优秀的青年学子从祖国各地、全球各地来到清华,教师认真教书,同学勤奋学习,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春风化雨的教书育人的环境,同学从中得到收获,获得成长,教师从同学们的成长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最美好的大学校园图景。今天,我们依然拥有莘莘学子,但是很遗憾,他们来不到学校,他们还在远方。莘莘学子在远方,我们依然要努力营造出一个春风化雨的教书育人环境。
我以前讲课的时候没有用过雨课堂。昨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雨课堂使用培训,和几位老师一起上了一堂课。多数同学已经会使用雨课堂了,很多老师也都在主动学习。一些老师自发录制了雨课堂教学的培训视频,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师还总结了针对雨课堂授课特点的教学方案调整建议。比如,把原来2节45分钟的课程拆分成3个30分钟左右的段落,这样更适合线上学习的节奏;在直播互动中鼓励学生投稿提问,在每一段课程里安排相应的答疑时间;充分利用雨课堂的“试卷”功能进行阶段性考核;助教可以辅助教师发布课外学习任务、收集整理直播过程中同学提出的问题、批改作业等。当然,有些老师对使用雨课堂还有些顾虑,不愿意改变已有的习惯。我知道有一位60多岁的女教授,以前没有用过雨课堂,一听说要用雨课堂授课,开始也很抵触。但是最近她已经改变了态度,她的体会是:真用了才发现没有那么难,而且使用雨课堂一点也不影响以前的教学习惯。
为什么我们选择雨课堂?不完全因为它是清华原创的技术,也不完全因为其“春风化雨乐未央”的含义。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些优秀的教师,对雨课堂这样一个教学软件平台都很认可。比如,电机系于歆杰教授是一位教学名师,获得过很多教学方面的奖励,他今天也坐在我后面。他从2016年就开始使用雨课堂,在他开设的本科核心课《电路原理》中完整应用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2019年,他把他的课程向社会开放,建立了雨课堂“克隆班”。“克隆班”就是非清华师生在雨课堂软件平台上与清华学生同步上课、同步做题的线上班级。我曾当面问过于歆杰老师:你讲课已经讲得很好了,为什么过去几年你还要在教室里上课时使用雨课堂软件平台?他说,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并进行适度反馈,这件事比在课堂上把知识正确地讲出来更重要。他还认为,相对其他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优势在于轻量级,安装使用简便,对授课干扰少;信息反馈全,能够知道原先不可能知道的大量课内外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和学习效果。在当前形势下,雨课堂更能显示它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可以交互、远程、异地、分散、实时地实现接近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学生可以针对不懂之处反复回看,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于歆杰是我们学校讲课最好的老师之一,他的亲身体验让我对雨课堂充满信心。
在我们的教学安排调整通知里面还讲到一条,就是“传承清华体育精神”,这里面传达了清华的一个办学理念。好的大学一定要有好的文化,好的文化是在传承发扬历史传统的过程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这次教学调整方案里,我们单独有一条谈体育课的安排,就是为了强调对体育传统的坚守。“体魄与人格并重”、“无体育,不清华”,是清华园里的响亮口号。2017年,学校宣布本科生不会游泳不能毕业。2019年,清华大学再次获得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冠军,实现“十连冠”。历史传统对一所大学至关重要。学生返校前,体育课以不依赖场地、器材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希望我们的体育老师与各班级同学探讨合适的形式,指导同学们坚持锻炼、保护好身体,我们一定会有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把体育课照常开起来。
第三,按时毕业。
今年春季学期,我们预计有9000多位毕业生,包括3800位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和5300位左右的研究生毕业生。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大家都希望能够如期毕业、走向社会或者继续深造。我们尊重同学们的意愿,并将尽一切努力,让我们的同学按时毕业。
北京市政府已经作出决定,将2020年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结束时间延至12月31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和广大同学一起努力,我们尽最大的努力让同学们按时毕业。相关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各类材料上交、最终学术报告、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审批、学位审议等等。我们都可以根据当下的情况对上述环节做灵活调整,包括调整时间、增加次数等。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也希望我们的老师,尤其是毕业生的指导教师,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的同学在离开学校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里,依然获得良好的训练和培养。
第四,教师提前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我相信所有清华教师都已经牢记在心。这一次教学方案调整涉及到3000多门课程,涉及到2500多名教师,而且其中一部分教师还在京外,甚至短期内不能返校。所以这个工作要做好是不容易的。有的老师已经提出了一些困难,后续学校、各院系、相关部处一起讨论,进一步细化我们的方案,但是决心不动摇。
今天提前开这样一堂课,也是为了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希望老师们尽快研究并积极开展教学大纲的调整、教材的电子化、考核方式的创新等工作。不返校,同学如期上课,老师提前工作,这就是清华在疫情防控阶段教学安排的调整方案。我们会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进行一次全面的雨课堂教学培训。希望不仅仅是讲课老师参加,各院系的院长、系主任要带头参加培训,分管教学的院系领导也要参加培训。
第五,承担社会责任。
有很多人跟我反馈说,清华的教学方案体现了清华的担当和清华人的责任。自觉肩负责任的人,自然会赢得尊敬。大学当然要肩负社会责任。我们要求同学们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大学也要体现出这样一种担当。学校已经决定,把清华自主研发的,全球学习者规模第二大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上的1600多门慕课,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我们还将把2000多门雨课堂课程向社会开放,建立雨课堂的“克隆班”,让其他学校的师生可以同步共享清华课程。现在已经有若干所大学、一些地方的教育机构和我们联系,希望获得相应的支持。清华会认真履行对社会的承诺。
第六,提供学生资助。
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如果因为疫情造成个人或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因为教学安排调整带来相应的个人经济困难,学校将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疫情会给一些同学甚至他们的家庭带来经济损失,教学安排调整会影响同学们原有的一些安排,雨课堂推进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相关费用。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进行网上申请,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把这项资助工作全面推进。
除了保证教学,我们也希望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管理好时间,充分休息、适当锻炼、重视预防、确保健康。调节好心情,既要对严峻的形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有心理上的问题,要及时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发挥好作用,希望清华同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不仅保护好自己,也要协助保护好家人,积极协助当地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今天主要讲教学的事情,相关科研工作学校会下发通知。总的精神是,疫情防控期间所有的科研活动尽量减少现场活动,日常跟科研有关的所有程序流程,通过信息系统来开展。清华会动用所有的学术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上的优势,努力为科学防控疫情作出贡献。
行健不息须自强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道:“古人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玉汝于成”来自于宋朝的大学者张载所说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张载更有名的四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困难挫折会锻炼我们的本事,成就我们的事业。但是知识分子永远抱有家国情怀,永远抱有远大理想和远大志向。因为自强,我们能够战胜困难;因为自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校歌里“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这两句之后紧跟着的一句就是“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1911年,清华建校。在1911年2月发布的《清华学堂章程》中有这样一句话:“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1935年,22岁的中文系学生蒋南翔,在他撰写的《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中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7年至1946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共同成立西南联大,我们都为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精神所感动。“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校训。去年9月30日,我去看望西南联大学长、清华教授何兆武先生。他今年99岁,精神还是那么好。他在《上学记》一书中讲述了西南联大时期的故事。“飞机来得挺有规律,每天差不多都是十点钟拉警报”,“十二点、一点钟又走了”,“所以后来我们上课的时间都改了,早上七点到十点钟上课,下午三点钟再上,中间那段就是等它来轰炸的。”我想这就是西南联大在飞机轰炸下的教学方案。
2003年,“非典”期间,清华人也交出了一份让社会满意的答卷。有同学在后来的“非典”日记中谈到他们的感想:“我们看见了清华在这场灾难面前的镇定,看见了清华校方的得力措施,看见了真正的清华精神,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我相信,我也希望,若干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疫情防控这段时间的经历,也一定会看到我们的镇定、我们的定力、我们的决心,也一定会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600多位清华师生集体献血,献血总量占了当时北京血库支援汶川灾区血量的近六分之一。刚才我谈到一个“雨”字,这里有一个“血”字,让我想到了“血性”。血性跟自强有关。什么是血性?血性就是挺得住、守得住、站得稳。
今年,2020年,是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也就是我们简称的“200号”成立60周年。“200号”的师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艰苦奋斗、持续创新,取得了中国核能技术发展的若干个第一,在具备固有安全性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号”精神就是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精神,就是团结、拼搏、创新的精神。“200号”精神体现了清华人的责任担当。
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
因为自强,清华人走过了109年的历史;因为自强,我们还要走向更长远的未来。清华人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持续做有历史意义的事情。2019年,5000多位师生参加国庆70周年各项活动,展示了清华人的风采。2019年,清华倡议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展现了一流大学的一流担当。2019年,我们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制定新时代学风建设清华方案,强调优良学风是立校之本。2019年,我们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修订学位评价标准,破“五唯”,追求学术质量,强调学术贡献。在学术评价上我们不数论文,因为我们认为数论文就是把一所学校最为珍贵的学术评价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论文审稿人。
我们已经走到了2020年,这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清华大学将完成综合改革,实现“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目标。清华大学将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制定2030创新行动计划。清华大学将推进和完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清华大学将积极筹备110周年校庆。一年之后,在明年2021年的4月25日,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前夕,我们将共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展望未来,2035年,我们国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华人有信心、有决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不久前,1月17日,我去达沃斯出差之前,到意大利访问了博洛尼亚大学。这是一所始建于1088年的大学,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文化,感受到了大学的历史以及她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大学是长寿命的机构,大学会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用百年甚至千年的眼光看待大学的价值和作用。
当下,自强还是我们要反复强调的。中国当下的发展、未来的发展都要靠自强。在疫情面前,我们要进一步发扬自强精神。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乐观地面向未来,自强的清华人永远追求国家至上、人民为先。在这里,我们要再次向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人们表达敬意。他们都是一批追求国家至上、人民为先的人。
此时此刻,全体清华人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清华人的心与全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中国必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