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高三学子:
见字如晤。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庚子年春节的平静,时至今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十分严峻。
此刻的你,或许正为疫情牵肠挂肚感到揪心难安,或许正焦急难耐地等待着开学的讯息,又或许你的父母亲友正战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守护着大家祈盼的国泰民安。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居家也是做贡献”的每一天里,我们都在心里默念。这场战“疫”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每个个体的小小愿望,都与宏大的时代语境息息相关。疫情或许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但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未来的机会。
你们当中多数人出生于2002年,出生后不久就懵懵懂懂经历了“非典”。十年寒窗,即将高考的关键时刻,不仅要应对各种政策变化,还要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忧心忡忡地备考,确实是“太难了”!
对于身处疫情重灾区的湖北考生而言,这场高考前的战“疫”更为艰难。近在咫尺的焦虑和恐惧,持续冲击着你们本就因高考而紧绷的神经。你们既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还要努力稳住心神,潜心备考。始料未及,却又避无可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一场没人能够置身事外的挑战,每个人都应当尽一份力量,担一份责任。
为了应对这场特殊的挑战,清华人已经行动起来。2月3日,5万余名清华大学师生通过线上“雨课堂”同上一堂课。虽然必须推后开学,尽管必须延期返校,我们依然要如期上课。
这堂课上,邱勇校长的讲话催人奋进:“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乐观地面向未来;自强的清华人永远追求国家至上、人民为先!”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未来的每一天,清华都将始终和你们在一起,希望在未来,我们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清华人”。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以身许国,矢志不渝,是清华园跨越百年的精神回响。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清华人都交出了一份具有清华水准的历史答卷。
“一二·九”运动中,蒋南翔老校长悲愤地连夜写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怒吼,是昔日清华人为捍卫家国发出的呐喊。即使在烽火漫天的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也始终坚持上课,勇担历史使命,为伤痕累累的古老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无论是“200号”,“‘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还是“抗击‘非典’清华园保卫战”,“汶川地震中的清华人”,家国面前无小事。一代代清华人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基础学科研究,为祖国的变革与发展鞠躬尽瘁,用热血传递着情怀、责任与担当。
从上至下分别为:清华长庚医院驰援武汉、清华校友陈薇少将奋战在防疫前线、清华搭建的疫情实时态势感知与分析系统
当下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也不例外。无数清华人逆流而上、主动担当、奋发作为,全身心投入这场立体战“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护团队驰援武汉,他们在大年初二选择挥别家人,去争取更多家庭的团圆;清华大学药学院和GHDDI免费开放药物研发资源;多位科学家春节留守岗位、全力投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发挥清华大学在基础学科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应对疫情的科研攻关。青年学子踊跃参与,或祝福加油,或力行倡议;各行各业的校友也奋战在一线,肩负光荣使命……
在这场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意识到守护百姓安康、解除民族疾患、实现国家富强,需要更多基础学科研究者付出更加持之以恒的努力。
清华学子为武汉手写祝福
当前,关键领域基础研究依然肩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人文学科则钩沉着中华民族纵深千年的文化自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希望你们纵有风雪模糊了世相,依然心怀敬畏与同情,用冷静理性的心态看待复杂的事物。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护好身边的人。
我们相信,经历了这样一场战“疫”,在选择未来的方向时,你们定会更有敢担使命、敢负重任的豪情与理想。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清华人所要担当的使命,在意每一分光亮,鼓励每一束细小的微光永远以奋进的姿态前进,“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诚然,做出这样的选择绝非易事,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刚毅的使命担当,还需要克服孤独的勇气。可这并不意味着家国情怀必须以悲壮为底色,清华人同样有着诗意、浪漫而自由的灵魂。
清华人眼中的诗意,是北斗导航系统工程师身着汉服吟咏“松风水月”的温润端方,是青藏铁路线上“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青春豪情;清华人所向往的浪漫,是卷起裤脚扎根基层,用脚步翻阅这个国度散落在城市乡野、街头巷尾的故事,是无数个寒暑日夜,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而清华人笃信的自由,正在于不为虚名所动,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追求意志的独立与心灵的富足;在于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依然会因为美好的事物而热泪盈眶,依然会对无尽的远方陌生的人们倾尽善良。
成长于祖国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于更多00后而言,“家国情怀”或许成为了一种更生动的情绪。国家强盛所带来的安全感,让青年学子拥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清华乐育弦歌盛,天下兴亡意气豪。”无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清华人总有自己的豪气与理想、风骨与胸怀,我们相信,时代会帮助你做出最无愧于心的选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清华招生人将始终和你们手牵手、心连心。特殊时期,尽管我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但我们会始终与你们保持密切的线上联系,也会持续通过媒体访谈、微信平台等渠道分享你们最为关心的招生政策、学科大类、备考经验、校园生活等信息,为你们的高考冲刺做好服务、保驾护航。
1936年4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致全体校友书》中写道:“夫国难维已至此,然吾人决不可自坏其心理上之长城;大局虽不可知,然而吾人自己之职责,决不可放弃。”面对如潮的焦虑和陡增的不确定性,希望清华人的精神气质能够始终鼓舞你勇往无前,胸怀家国。人生的河流中,高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生命的意义却需要你用一生去追寻答案。愿你无论历经多少挫折和磨砺,都拥有永不言弃的少年意气与不断前行的力量,成为穿透风雪的一束光。
今日立春,
百草回芽,
否极泰来。
2020,
我们一定能赢!
愿你终遂心愿,
成为一名自强不息
勇于进取的清华人!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年2月4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