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兄弟院校联手打造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2019-12-17 15:11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沪上医界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小“秘密”,分辨医生毕业于哪里,看他用哪个手“打结”就行,老上医是右手,老二医是左手,不过今后这样一个“小诀窍”可能就不灵了,因为复旦上医的学生和上海交医的学生在读期间将会通过学分互认、课程共享、名师互聘等形式实现同质化的医学生培养。

  为了响应“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的“新医科”建设,携手打破“门户”的远不止两所学校,今后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十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将有机会实现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梦想,开启长三角医学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新局面。

  12月14日,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该联盟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联合倡议发起,将按照“创新共建、协调共进、开放共赢、成果共享”的原则,携手打造医学教育高质量一体化高地,为区域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群,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黄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蒋红,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忠伟,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启峰,江苏省教育厅代表徐冰等出席见证,十所医学院校的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近40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作为联盟首任主席,从发起成立联盟的初心、联盟的共同愿景以及联盟的使命与重点工作三个方面,介绍了联盟相关情况。他指出,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均衡化发展,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供给侧,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破解教育和卫生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赋予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和对接当代医学新发展、健康服务新需求,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前瞻性的创新实践“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他强调,此次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的成立,正是长三角医学高校共同探索和推动新医科建设,促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以创新、务实和有效的手段促进长三角区域医学创新人才同质化、一体化培养,实现联合创新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他表示,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联盟将凝聚长三角区域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协同推进“四个一体化”发展,即医学教育质量提升一体化、项目平台建设载体一体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体化、制度保障改革创新一体化,建设卓越的区域医学教育协作网络,积极主动地当好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先行者”,以教育为龙头,促进医教研的整体提升,培养和造就适应长三角地区医疗质量均衡化发展的医学人才,积极推动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他强调,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推动联盟高校开展课程共享、名师互聘,鼓励并推动联盟成员高校学生开展交流互访,实质性推进高层次人才互聘,鼓励开展联合攻关,扎实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切实做好各类资源互联互通。

  在12月13日召开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成立预备会议上通过了《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章程》和《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上海宣言》,并且推选了联盟首任主席单位,候任主席单位以及副主席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在成立大会上宣读了联盟主席、副主席名单。

  随后,在领导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陈国强院士和南京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启动发布了《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上海宣言》,并由沈红兵院士现场宣读。《上海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水平医学院校在探索“新医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一体化,实现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联盟未来将启动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凝聚智慧,创新共建,积极推进“新医科”建设,通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建设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联合培养体系,规范医学人才培养标准,推进名师互聘、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共建培训基地等,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医学生培养的路径;第二是融合发展,成果共享,深度推进医学创新高地与医疗合作平台建设,实质性推进联盟内各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相互兼聘与合作,促进创新要素的通畅流动,强化原创性成果共研,联手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通过完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区域医联体模式,进一步深化区域医疗卫生合作;第三是开放共赢,协调共进,统筹推进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项目“四个一体化”,实现医学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实时分享、远程互动和深度融合;第四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探索推进中西医并重发展路径建设,把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理论及人文精神相融合,探索中医药与西医药学并重发展的理念与路径,培养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和创新人,探索中医药研究规律。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刘志红作为联盟代表讲话,她表示今后在联盟的推动下,联盟内的各所医学院校将加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实现强强联合,全面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医学教育发展水平,实践优化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医学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制度,构建医学院校资源共享的新模式,也希望今后长三角区域内能够有更多的优质的医学院校加入联盟,一起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卫生健康事业而努力。

  陈群副市长为联盟主席、副主席颁发聘任证书,并作讲话。他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于不久前正式发布,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的成立可谓正当其时、正逢其势。上海历来重视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也一直都是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品牌和重要优势,目前上海共有六所医学院校,其中四所学校的11个医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上海也一直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率先探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上海模式”获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已在全国推广,此后上海也率先开展了“5+3+X”项目,探索实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上海还将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改革,推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共同提升,努力为上海和长三角医疗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他强调,医学教育需要不断地演进、不断地更新,医学教育界的通力合作是不断推进医学教育新时代改革的重要保障,联盟的十所创始学校都是长三角知名的高等学府,具有很强的办学实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携起手来,落实《上海宣言》的内容,不断优化合作机制,形成集团优势,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创新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医学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和苏浙皖三省的人民政府一样,持续关注支持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的发展,期待联盟能够为中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全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进作出重要的贡献。

  成立仪式后还举行了长三角高等医学校(院)长高峰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韬主持。陈昕煜做了题为《卫生健康行业需求对医教协同的期待》的专题报告,在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后,提出医学教育改革要同时注重满足需求和提高质量,做好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环节,把规划、培训、激励都能够落实到位。她也对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提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医教协同政策推进试验区、教改创新引领区、医学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期待。王启明做了题为《美国医学教育的启示与思考》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精英化保障了美国医学教育的高水平和同质化,包括入口的精英化、过程的高投入和目标的精英化,通过持续改革创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球领先,通过中美医学教育的比较,认识有了提升,由此对于新一轮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也有了新的思考,包括入口、过程、出口等多阶段的细化的改革措施。他希望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能够制定出更加细致的实施计划,成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赶超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力量。张忠伟做了题为《推动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介绍了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背景、意义,分析了为什么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今后如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指出了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包括能够拓展战略纵深,即更强有力的空间竞争单元,能够促进区域要素流动,提升大家的竞争力,能够扩大市场容量,增强区域的吸引力。

  下午的论坛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做《卓越医师培养的复旦模式》报告,安徽医科大学校长曹云霞做《践行初心使命,培养大国良医》报告,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周闻做《全人教育,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报告,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做《中西汇聚,守正创新,打造人才培养同心圆》报告,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做《温州医科大学介绍》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苏州大学副校长陈卫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执行部长薛天等以“共融—共建—共享”为主题进行了高峰对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6-0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