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央民族大学:放眼全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
2019-11-29 09:21
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放眼全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更好推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国际论坛上,相关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历史、理论、政策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苏德指出,论坛的召开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眼全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高我国民族教育质量。

  会议期间,来自教育部、国家民委和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国际社会学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阐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民族教育的显著成就,并就双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移民跨文化教育等主题进行了阐述。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历史、理论、政策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论坛共设立了3个分会场,分别以“少数民族教育历史、民族教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平等、少数民族儿童的权利”“国际少数民族教育、公民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为议题进行交流。与会代表立足自身研究,为解决民族教育理论和现实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指出,民族教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提供高质量的全民教育是各国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民族教育是推进高质量的全民教育的重要方面。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办好民族教育,必须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的前提下,推进民族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从当代世界以多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基本格局和人类历史出发,阐述了民族教育是所有多民族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重大事务。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郭岩在大会发言中,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教育对口支援、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方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果。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扶持,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

  来自国外的专家学者,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实践经验等角度出发,聚焦多元文化、少数群体、教育等关键词进行了分享交流。英国伦敦大学教授 Gary McCulloch在题为《历史的维度:少数民族和教育》的报告中,简要梳理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情况,并指出各国、各地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Fred Dervin指出,应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并建议将中国教育经验推广到全球,向世界讲好中国民族教育的故事,各国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看待中国民族教育和多元教育,以丰富世界民族教育的方式。(记者 李翠 彭泺)

  发言摘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成就卓著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郭岩

  教育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发挥着根基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各地方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民族地区学前到高等教育,包括民族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民族班、中东部发达地区内地民族班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做到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因贫失学辍学。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部分民族地区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施高校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政策,让少数民族都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研究生。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根据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专门工作机构、专项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为稳步推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机构、人员、资金支持。在一般性教育经费投入之外,建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中央财政专门设置少数民族发展教育补助费,并且投入不断增加。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财政整合原有民族教育专项资金,设立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殊补助专项资金,专项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在校学生3067.25万人,占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的10.99%,比1951年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增长了30倍。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46.22万人,比1953年增长了23.21倍。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对口支援是国家统筹配置全国资源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探索实践,我国建立健全了中东部省市、中央企业、高校团队、民办高校和职教集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以及中西部省市相对发达地市对口支援本地民族县教育发展的帮扶机制。2000年起,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区、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对于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通过干部挂职、教师支教、专家讲学、教师访学等方式,显著提升了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建设管理水平。2010年以来,加大教育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四省藏族聚居区工作力度,17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州、6个省市对口支援青海省藏族聚居区6个州、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82个县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推行双语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民汉兼通的高质量人才。双语教育有坚实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都规定各少数民族享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中国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在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基本建立起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双语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中小学共有6521所,接受双语教育的在校生有309.3万人,双语教育的专任教师有20.6万人。在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的部分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也开展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民汉兼通、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成就卓著,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巩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教育:多民族国家一项重大事务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顾明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国的少数民族也翻身做了主人,有一些少数民族甚至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70年来,我国一直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克服种种困难,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在全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对于少数民族教育,中国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和营养补助等政策的推进,确保了每个孩子都不会因贫困而辍学。高等教育方面,不仅建立了民族院校等专门为少数民族培养干部和人才的学校,还对民族地区学生实行差别化区域性扶持政策,使他们有机会进入高水平的大学学习。70 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取得巨大成绩。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同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风云变幻,保守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但全球化不可逆转。教育是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的桥梁,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其中,民族教育又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当代世界有30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分属于近200个国家,这决定了当代世界以多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基本格局。即使是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也日益面对复杂的移民和难民问题。人类历史已表明,民族教育是所有多民族国家都需面对的一项重大事务。开展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因此,研究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政策话语体系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王世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在继承中不断完善,为有效激发民族教育发展活力,释放民族教育综合改革的制度红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向未来,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应汇聚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智慧与经验,积极构建自己独有的话语体系,形成民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国方案。

  一方面,民族教育的理论政策应具备本土研究意识,如传统文化继承意识、本土问题关怀意识、中国国情意识等。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应立足于本土实际情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底,与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本土化,为形成民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国方案提供不竭动力。

  另一方面,应放眼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教育的有益成分,使中国民族教育的理论政策在具备国际感召力的基础上,为科学解释和有效解决现实的国际问题,提供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央民族大学 2022-06-14 11:30
中央民族大学 2022-05-26 10:20
中央民族大学 2022-05-13 13:46
中央民族大学 2022-04-12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