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信息学部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为有效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建设一流信息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决定对以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学科资源进行梳理整合重组,新建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成立大会
新组建的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下设实体建制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学校还成立协同全校信息科学研究力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研究院,挂靠信息学部。
在7月6日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成立大会上,副校长梅兵宣读了学校关于相关机构撤销、成立的文件,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静宣读干部任免通知。校领导童世骏、钱旭红、李志斌、周傲英,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褚君浩院士,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部教职工、退休教师代表参加会议,部分新任干部在会上发言。
副校长兼信息学部主任李志斌指出,成立信息学部是校党委在认真研判校内外大势基础上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李志斌表示,华东师大信息学科近年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影响。面对百年大变局,学校应抓住历史机遇、深入落实“智能+”行动计划,通过生产关系调整,提升学术竞争力。
“作为信息学部主任,将履行好规划、统筹、协调、服务的职责,真抓实干、不辱使命,落实好学校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信息学科高峰建设。”李志斌说。
副校长兼“智能+”研究院院长周傲英在讲话中说,信息学部和“智能+”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信息学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智能+’与‘互联网+’一脉相承,将引发人类社会的颠覆性变革。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应遵循应用驱动、交叉融合、范式创新原则,注意将学术创新与‘双创’教育紧密结合。”周傲英表示,“人工智能是新兴学科,属于年轻人的事业,青年学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在成就事业中成就自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周爱民(主持工作)、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铭松(主持工作)、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在发言中均表示,要把握学术最前沿、对接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落实党委战略部署,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不辜负学校和师生期望。
褚君浩院士在讲话时表示,信息学部成立意义重大。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由信息社会向人工智能社会转型。在人工智能社会,计算机、软件、通讯、电子等学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要发展这些学科,就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校内学科联合,发挥学校基础研究优势,瞄准重大社会需求,注重与能源、制造业、医疗等领域的对接,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进步、再到产业发展的链条。”褚君浩说。
校长钱旭红在讲话中说,人工智能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国家创新发展的突破点,也是华东师大“幸福之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信息学部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
钱旭红指出,学部是学科交叉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学科之间、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赋能;建设新工科,培养文理兼通的创新人才,将量子论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中。
学部是学院治理改革的试点。学校将组建智能和信息领域的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对学部和“智能+”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周期评估;学部不是管理层级,代表学校专注战略性的教学、科研、人才等学术事务,为落实学校战略意图、统筹协调各学院工作的联盟;学院是相对独立的日常管理实体单位;“智能+”研究院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建设原则,兼职人员按照“人事关系落脚学院,学术关系依托研究院,未来去向依据考核”的办法进行管理。
学部是人才引育、科研评价和成果转化的特区。学校将分类指导、尊重学科特性,实行特殊的学术评价体系、灵活特殊的用人政策、有利于激活教师主动性的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全校协同强化信息学科建设。
“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够有今天很好的信息学科特色和优势,得益于何积丰院士的长期卓越贡献和褚君浩院士忘我的鼎立扶持,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和机制继续发扬下去,通过基金、机制、体制继续维护、鼓励和拓展在全校范围的各类合作,服务于信息学科的建设。”钱旭红说。
他还强调,新成立的学部和各学院班子要牢记规矩,照章办事,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要尊重团队规范,强调团队合作。要遵循逻辑,办学过程中要明确主次、把握要点。
“成立信息学部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在总结讲话时指出。
从197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时起,学校信息科学就一直处于国内高校前列。这为信息学部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信息学部要站在学科发展、学校发展、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谋划自身发展,促进年轻人加快成长。
他强调,学部要充分发挥好办学的政治优势。下半年,学校将根据上级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部各级党组织要将教育活动与实际工作结合,把学部的治理成效、发展的绩效作为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准,努力成为学校的标杆、典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