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李小云:中国能为当代世界提供什么?
习主席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宣布为南南合作承诺20亿美元的首期支持,在对英国访问期间中国投资英国核电的决定,加上中国自去年以来的一系列国际化的举措,标志着自本世纪开始的“中国热”进入“中国开始把握世界的时代”。对此,不乏有中国“炫富”“撒钱”“中国崛起面临陷阱”等多方面的异议,但是,中国的转型迅速向全球扩展已经无法避免,中国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正在构建完全新型的关系。这是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那么,成长中的中国究竟能为这个世界能提供什么呢?
不同形态的资本,产品和技术
在习主席会见英国友好人士的会上,英国前首相布朗说,中国已经从资本的输入国转变成了资本输出国。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财富急剧增加,加上高储蓄率以及投资和消费结构仍然单一,央行一再降息导致储蓄的负利率,这都在客观上形成了资本转移的条件。中国的资本形态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主权资本量很大,这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型的资本资源的供给。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缺乏资金,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新的经济关系的构建。多样性和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中国资本正在改变全球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供应的结构,并以此影响全球资本的治理结构。这一点与上个世纪资本单向流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作为主要的资本输入国的情况完全不同。
其次,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服务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初级工业生产能力和初级工业产品已经过剩,加上日益攀高的劳动力成本,迫使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向全球转移。据林毅夫在英国举行的中英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将会为此释放数千万劳动密集产业的转移机会。笔者认为与日本和韩国在上个世纪产业转移不同的是,中国初级工业规模和就业量都很庞大,其转移所让出的发展空间和释放的发展效益巨大。这也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使得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积极倡导的南南合作也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初始于发达国家经过消化吸收以后的中国技术开始输入到发达国家,如高铁,通讯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等。同时中国的实用技术以与发展中国家短距离差异并更接近发展中国家需求的特点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这种技术的双向输出构成了当代特有的技术转移的现象。中国通过技术转移将全球化中的两级联系到一起。
最后,中国已经成为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的市场。笔者有幸参加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举办的活动之一的中英发展论坛。当我独步经过肯温特花园,这里曾经是个大的市场。这让我联想到笛福在他的《英国商人手册》一书中写道,英国是18世纪世界第一大外国商品消费国,这些新的物品就是茶,咖啡和烟草。英国当时巨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对于工业化起到了无法形容的作用。今天中国也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国商品消费国之一,只不过中国人消费的新物品是手机,互联网和奢侈品。即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但每年7%的速度增长所形成的巨大的经济增量仍足以继续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的资本,产品和技术的流动已不再是附属于地缘政治的工具,而是新的全球化条件下要素的市场性转移。中国的地缘政治考量已经转向了围绕这些要素流动的国际规则的公平以及本位利益的均衡方面。毕竟中国的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已不可能完全立足国内的市场和资源。中国领导人频繁的国际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在为中国打造一个新的国际发展空间。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些要素的双向输出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中心-边缘的结构,建构着一个新型的全球化模式。这种在后现代时代通过物化的文化形态输出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连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对基于殖民主义知识和后殖民主义知识的西方话语体系构成了挑战,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