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梧桐树下金凤鸣 长江师范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助力“新师范”
2019-05-22 16:59:00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张韵君博士,通过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到长江师范学院任职。
  为了回应这一份期许,学校也给出了自己的诚意:准备了潜心治学的理想场所,出台了人尽其才的好政策,构筑了集聚人才的好平台,创新了人才脱颖而出的好机制……
  这一切,成为张韵君博士将个人事业和学校发展紧紧相依的原因,他踏实奋进,进校第二年就取得科研成绩全校第五的好成绩。在长江师范学院,像张韵君博士一样的人才,还有很多。
  近3年,学校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5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稳定在370人以上并以较快速度增长。
  为何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梧桐树上金凤鸣”?这要从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梧桐计划”说起。
  关键词:人才强校
  筑巢引凤固本强基 “梧桐计划”力推转型
  人才兴,则学校兴;人才强,则学校强。 
  长江师范学院曾经也面临高层次人才匮乏、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整体实力薄弱的困境,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该校全力寻求突破,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培养、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加快拓展教师队伍的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在成功实现人才队伍“双百工程”之后,长江师范学院从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结构和质量转变,更加注重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去审视人才强校工程。 
  围绕6大学科专业集群,该校打出人才强校组合拳——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应用型教师队伍培训计划、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努力打造学科建设高端人才队伍、高水平创新研发团队、教学名师群体及先进技术应用骨干力量。 
  “筑巢引凤,是提升办学治校水平的必由之路。”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人说。
  在“新师范”背景下,长江师范学院秉持着“教书育人”理念,既改革发展又广纳贤士,既“引凤筑巢”又“筑巢引凤”。为让人才留得住、有发展,长江师范学院大力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晋职晋级、挂职锻炼……爱才、惜才、用才的情意恳切、措施有效。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前提下,长江师范学院去年又推出“梧桐计划”,实施“博士送培”、“人才引入”、“能力提升”三大工程,让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适应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茁壮成长。
  仅仅3年时间,学校就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5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稳定在370人以上并以较快速度增长。
  如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大幅提升,近3年,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15篇,编著出版教材19部,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111人次,获得的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共459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9项,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57项……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站上全国舞台发光发亮,他们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也生动反映了学校的师资水平。
  关键词:强师振教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释放“人才效应”
  在长江师范学院,全校教师都在积极参与“精品”课堂的评选,这是学校为了引导教师全员参与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的一大途径。
  大批教师利用新技术、新思维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呈现了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课堂风景。
  提升“金课”品质,只是长江师范学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举措之一。该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环节,建立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保障制度,教授、博士学术休假制度,优秀人才奖励制度等,同时设立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和教授、博士终身服务学校特别贡献奖,实施教授培育工程,搭建教授、博士学术研究平台。
  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满足了学校转型的需求。除了制度平台的搭建以外,该校还以“创新”为棋,培育出多个优秀的创新团队。
  据了解,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以科研基地或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该校组建起20个校级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的成立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使一部分处于学科前沿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进入省部级或国家级优秀创新团队行列。
  借助创新团队优势,长江师范学院又探索了“教学名师+创新团队”的教学团队组织模式,打造20个校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事实上,除了加强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外,长江师范学院对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作出了创造性探索,不断放大“人才效应”。2013年,长江师范学院创建了“四位一体”教师人才培养共同体,选送优秀师范生赴城市重点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和集中培训,将经过集中培训的优秀师范生选派至农村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抽调农村中小学教师到长江师范学院开展“回炉”培训。
  教师人才培养共同体在责任与机制上,形成了地方政府、高等师范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农村薄弱学校等实施单位,与地方官员、高校教师、城市优质学校老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等实施者“四向互动”;在目标与任务上,形成了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教师教育内外因素“双向激活”的鲜明特征,此举可以说为促进我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大力实施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快速成长,人才建设的红利日益释放。无论是在创新平台、创新团队,还是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620913984 2019-12-27 15:13:00
教育部 2019-06-19 1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