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学生与AI共创诗歌 广州1500所中小学迎来“开学AI第一课”
2022-09-24 14:25
作者:
  “西风吹落叶,秋色满江城。”“红日生于东方,华夏展露锋芒。”……这一句句对仗工整、格律整齐的诗词,其实是一群十二三岁的七年级学生利用AI写成。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科校”)新学期的第一堂人工智能课上,七年级的学生们借助AI程序,创作出了一首首近体诗、现代诗作品。
科校七年级的人工智能“开学第一课”
  科校的人工智能“开学第一课”,是广州市全面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个缩影。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州将借助腾讯教育提供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及华南师范大学提供的相关支持,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在全市1500多所中小学低门槛、高质量落地。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柯慧伦、广州市电化教育馆资源服务部主任罗杰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刘载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朱莹、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涂秋元、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陈锦波、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向春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尹睿、科校副校长罗洁敏、腾讯教育产品副总经理朱亚娟、腾讯教育高级顾问严玉庆等出席了科校的人工智能“开学第一课”。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柯慧伦指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是广州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工程之一,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落地的人工智能教育方案,助力国家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型人才目标实现。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柯慧伦
  AI助力跨学科融合教学 广州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在科校七年级的人工智能“开学第一课”上,任课老师吴晓琼通过AI写诗程序“机器诗人”的教学,让学生们认识到诗歌创作的规则、技巧,以及AI写诗背后的技术原理,并引导学生利用编程工具自主创作诗歌。通过AI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的原理,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创造力。
学生利用AI程序创作诗歌
  而三年级的人工智能课上,李毓嘉老师也以“火眼金睛”的机器为主题,带领学生拍摄不同角度人脸照片,上传至平台人脸识别工具比对,让孩子们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体验人脸识别在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的人工智能课堂作业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尹睿对课堂进行了点评,她表示:“这种人工智能与语文结合的教学方式非常有亮点,体验感很强,让学生在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原理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诗词的魅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尹睿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刘载兴认为,科校先行先试,在广州市人工智能普及平台进行教学,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学习。人工智能课程最重要的是实验和应用环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全体中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通识,通过动手实验验证基本原理,学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应用环节将学到知识和技术解决身边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刘载兴
  科校副校长罗洁敏介绍,学科融合是学校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人工智能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将传统课程置于具体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学习。
  破局高门槛、高投入难题 打造AI教育“广州模式”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都面临着AI硬件设备投入高、机房配置要求高等困难,让不少学校望而却步。
  科校的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得益于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自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来,广州市加速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打造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高地。从今年9月起,广州以《人工智能》教材和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为依托,面向全市130多万中小学生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据了解,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引入了腾讯扣叮虚拟仿真实验室,将教学场景中的教具通过3D仿真技术进行抽象建模和仿真还原,并支持搭建。同时结合AI技术进行仿真运行,极大地降低了学校教师对于硬件教具的维护和管理成本,也降低了对教室环境的要求,让广大中小学校可以高效率、低投入地开展人工智能教学。
  利用平台的虚拟资源,广州中小学生除了和机器协作写诗之外,还可以模拟体验火星探索、智慧交通、无人超市等。平台将助力让学生们在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实践体验中,实现跨学科知识和素养的提升。
  腾讯教育产品副总经理朱亚娟表示:“腾讯致力于打造高质量、低门槛、沉浸式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依托虚拟硬件高仿真模拟、低性能机房支持、高精尖AI能力教育化三大核心技术,结合自研离线AI能力,可支持极端低配置的教学场景,从源头解决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高投入、高门槛问题。”
  作为全国率先落地普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城市,广州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柯慧伦表示,普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将不断对已有的配套托底资源和虚拟仿真平台升级迭代和功能完善,持续保障全市3000多名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实验指导需求,以及学生学习、体验虚拟仿真实验的资源需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海洋大学 2020-09-18 10:03
学术桥微信-大红280.jpg
SRC-1996691744 2018-12-20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