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创新周丨“数据融合推进智慧教育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2-08-26 10:10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作者: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智慧的教学模式是整个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数据化教育实践是智慧教育的必然趋势与必要基础,新时期,数据也将成为智慧教育的内生变量,但是基于数据融合的智慧教育还有许多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教育问题亟待探讨。在第八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举办“融合 赋能 创生”—— 教育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论坛”。本次论坛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数字化进程”、“数据融合推进智慧教育新发展”和“健全服务机制,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三个分论坛构成。

  8月16日下午,“数据融合推进智慧教育新发展”分论坛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邀请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权威专家、改革先锋区域和学校代表、优秀企业等围绕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实践等热点问题,共同研讨数据融合推进下的智慧教育新发展。

  本论坛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主持。张艳玲表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数据化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和关键举措。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数据的驱动效能,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形态、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赋能、综合性变革,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 张艳玲

主题演讲

-聚焦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实践-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处副处长于冰作了题为《构建数据新生态,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演讲。她介绍道,我国目前建成了覆盖学生、教师、学校等三大教育要素的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老师和学生“一人一号”,基础数据实现了跟随业务的动态采集和“一数一源”。当前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重点建设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三横,以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为三纵,构建了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教书育人与备课辅导的平台、学校办学治校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了面向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成员的服务格局。她指出,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业务数据化,即业务数据在线实现融合、汇聚;其次是数据资产化,即在数据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数据治理使得数据可用、可视;第三是资产服务化,通过挖掘应用场景,以数据服务管理与教育管理发现新的问题,辅助数字化的决策;最后是服务业务化,即数据赋能原有的业务或者新的业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处副处长 于冰

  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喻涛以《国家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架构与思考》为主题从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大数据体系的国内和国外经验、教育大数据体系的建设任务与发展评估、国家教育大数据的架构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主旨讲座。他指出,“数据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治理的新特征,大数据对现代教育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治理思维的数据化;二是教育治理过程的数据化,三是教育治理结果的数据化。教育治理的模式要从静态治理走向动态治理,教育治理的信息要从有效信息稀缺走向有效信息复现,教育治理的情景从固定简单情景走向自主适应复杂情景,教育治理的主体从低质量走向高质量。他认为,教育大数据的长期建设将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的普惠化和个性化,促进教育评价的全面化,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教育质量监控的体系,加速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圈,并围绕人的教育活动,按照智慧教育的发展模式,形成双向价值转移和互动环境体系。


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研究员 喻涛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产运营部主任曾隽以《“魔方转动教育数治”——支撑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为题介绍了浙江省“六个一”教育魔方建设情况。浙江教育魔方实现了线上线下一码学、教育治理一屏呈现、创新应用一站优选、业务应用一云支撑、教育数据一仓归集、信息安全一网通管。他指出,教育魔方工程的初衷是希望解决平台的应用建设当中的不统、不通、不高的问题,即入口不统一、账号不统一、数据不联通、条线不通、数据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教育魔方的服务对象包括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学习者,建设了三个标准体系——工作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提升了教育管理部门的六项能力——智能感知、主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决策、立体监督、高效协同。他认为,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魔方是实现教育整体自治的教育大脑,也是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对于产业界,教育魔方是一个数字教育的产业大脑,也是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产运营部主任 曾隽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何美龙结合上海市闵行区学生作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做了题为《作业数据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演讲。他认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提高的两个根本环节是教学和作业,其中作业环节包括课堂当中的作业和课后的作业。闵行区利用“闵智作业平台”抓住作业的关键环节。通过该平台,闵行区可以实现对教师、学生和作业内容等数据的标准化计算,可以形成作业质量分析报告、作业负担报告、作业设计质量报告和作业数据挖掘报告。“闵智作业”通过数据形成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学科水平、认知水平、学习策略、学习意志力、学习投入等六个维度的知识状态追踪模型、学科核心能力的评价模型、学生综合画像模型和学习品质的模型,直观呈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数据。基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教师群体得以的进行差异化目标设置、差异化内容选择和差异化方法准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何局长表示,闵行区形成了作业数据驱动的数据分析机制、教学决策机制、评估发展机制,实现了大数据个性化因材施教,助力闵行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 何美龙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徐海龙以《精准教学的温州实践》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认为精准教学应具有三个基本“面向”,一是面向学生端,助力个性学习,减负增效;二是面向教师端,助力精准教学,精准教研;三是面向管理端,助力精准管理,科学指导。依托于温州市中小学质量平台,温州教育系统从包括“两课两业”,即学业管理、作业管理、课程和课堂,推进区域大数据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市级从学校段入口,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强化对学校发展的数据支撑,提高对教师的研训支撑。学校主要从三方面推动实施精准教学,一是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建设新型学习空间,大规模个性化学习;二是创新五育并举的体系,帮助学校常态化开展五育教学,拓展新型学习范式;三是改革评价的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推进精准教学的落地实施。他认为,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推进教育教学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工作,实现“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教育共富”和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区域教育研究部门的重心所在。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徐海龙

  网易有道副总裁李勤飞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促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分享了对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并就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有道智慧教育的学业质量提升方案及其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表示,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网易有道基于新课标升级智慧教育产品,构建了指向学业质量提升的智慧作业、智慧课堂、智慧体育和未来教师培养等四大模块的产品矩阵,打造以素养为核心、学业与体质同步发展,聚合多维度于一体的全面育人新生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他提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网易有道构建了未来教师培养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教研能力。当前,包含智慧作业、智慧课堂、智慧体育、智慧教师的有道智慧教育学业质量提升方案,已覆盖教、练、考、评、育等全场景,助力学校教育数字化变革。


网易有道副总裁 李勤飞

圆桌论坛

-探索以数据智能重塑教育的核心业务-

  论坛设置了以《数智赋能教育治理的关键问题与突破路径》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邀请了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新义,成都市武侯区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中心副主任敖静,北京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第九中学校长林乐光,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罗明勇从区域和学校等不同层次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治理范式转变。圆桌对话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志祯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志祯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秉持和坚守:一是要强化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凸显信息技术的智能性特征;二是要聚焦生态场景的应用场景建设,突出数据循证的基本特征;三是要关注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落实在课堂结构性变革与教与学方式的转型。面对师资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房山区采用校际双师或区际双师模式,并从双师课堂建设、课堂精准教学改进、智慧教研等三方面构建了教育生态应用场景,推动区域的课堂教学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王徜祥

  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新义从蚌埠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建设试点单位的经验谈到,蚌埠市实施数据赋能教育治理的路径有以下6个方面:一是面向智慧教育发展,优化信息化治理顶层设计;二是建立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三是加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重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四是完善信息化督导评估体系,有效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五是加强数智赋能,创新互联网加教育服务的模式;六是构建多方合作专业团队,探索UGBS的合作模式,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


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李新义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中心副主任敖静谈到,武侯区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方案中提出了“指挥教学新生态”“服务新样态”和治“理新形态”的教育新三态的任务目标,其中治理新形态是建设区级数据中心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决策驾驶舱。数据治理的前提是数据的精准,精准的前提是应用驱动,数据治理的工作要紧紧围绕人来开展。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中心副主任 敖静

  北京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第九中学校长林乐光认为数智赋能要关注两个点,一是融合,二是赋能。融合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三者的有机的融合。对于学校教育,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一是学校和校外机构两方面学习资源的供给;二是学习内容的推送,关注学习的主体;三是学习成果的评估;四是学习能力的提升。


北京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第九中学校长 林乐光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罗明勇提到,人文自主是北师大二附中的学校文化,因此学校强调通过数据驱动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建立的学生行为评价管理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场景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请假、课堂考勤、作业的上交情况、在校的行为表征等情况与行为评价指标建立起映射关系,并基于场景的统筹以及数据业务的闭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罗明勇

  张志祯教授最后总结道,教育工作者对数据的关注本质来讲,是关注数据背后的学生或者其他相关人物。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体现——从技术、装备到关注数据,实际上是关注到人。伴随着教育的开放性逐渐扩大,要关注到治理和管理的边界以及教师的自主性等问题。在教育领域里面,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还要坚守初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