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创新周 | 聚焦智能硬件,“智能终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2022-08-17 10:24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8月14日,“智能终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论坛”成功举办,据了解,本次活动系「第八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及「2022 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精彩活动之一。

  “双减”政策落实后,教育智能终端在课内外的运用迎来了新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将教育数字化成果服务于学校智能化建设和学生个性化成长,已成为教育业界热议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九学王教育集团共同举办“智能终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论坛”,充分研讨智能终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广阔未来,期待能为教育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带来新的启发。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曹志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罗夫运,九学王集团CEO刘衍兵,京东方艺云2C事业部市场总监曹玉英,科大讯飞消费者BG云平台业务群副总裁、AI交互业务部总经理赵艳军,培生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饶臻出席会议。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慧学习工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北京科教创新信息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严主持。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慧学习工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北京科教创新信息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付严

  付严在主持时表示,国内外局势愈加复杂,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时有影响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们已经积极结合各种智能终端,常态化的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很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教育”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探索数字化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召开,充分研讨智能终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广阔未来,为教育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带来启发。

  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广阔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曹志祥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评、考甚至就业等各个环节。他认为,目前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对智能终端的需求和现有智能终端尚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期待,解决它的基本原则是让技术适应和满足教育的需求。基于此,他对智能终端提出了三点期待:智能,即集成大数据分析、语音文字识别、个性化推送等各类先进功能,并要能和数字资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健康,即关注到智能终端的使用对学生生理、心理、“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影响;便捷,即轻量级、简易化,操作足够简单,让数据的交互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地伴随产生。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 曹志祥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在致辞中表示,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效应日益凸显,一方面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育人各环节深度应用,为教育的数字化升级夯实了技术底座,教育数字化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另一方面科技素养正在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数字校园、数字资源、数字工具深度影响教育教学方式,数字课堂、数字教学、数字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形态。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中,新科技加持下的智能教育工具、设备与场景已经充分地构建起来,诸如翻转课堂、双师教学、智慧教室、云管理平台等应用案例改写了教与学的关系,升级了学习体验感。智能终端设备的覆盖式运用,也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教学工具的从属地位或边缘状态,可以说,已经覆盖服务了教育的全过程。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 杨丹

  智能终端助推高质量教育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数字化转型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首先,她认为“高质量教育”应具有动态性、时代性、灵活性、开放性,应具备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结构体系。她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技术驱动教育模式创新和生态系统重构的途径、方法和过程,是用创新思维和技术共同驱动的教育业务系统性整体性变革。王教授提出,目前国内的数字化转型总体上还是以政府驱动为主,需要不断推动走向学校师生自主应用为主。她呼吁抓住国家战略契机,推动学校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营造清朗网络文化。而增加教与学智能终端配备数量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央电教馆馆长 王珠珠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以《教育数字转型的分析——兼论教育智能工具赋能转型》为主题,就什么是教育数字转型?怎样实现教育数字转型?教育数字转型的重难点是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智能终端工具赋能教育数字转型作用和意义表示肯定。他说,教育数字化所带来的个性化学习一定会以智能终端为最终结果,智能终端工具已经发展20余年,对学习者兴趣培养、拓展学习者学习渠道、提升学习者技能应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刘雍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罗夫运在《智能信息技术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应用》中首先强调,数字信息技术应服务于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不应仅着眼于学习效率和精度的提升,信息技术带来的革新只有上升到学习方式的变化,促进基于情境、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才是切中要害。罗主任接下来梳理了新课标与旧课标的四点核心差异:从割裂的三维目标到融合的学科核心素养,从碎片化的知识到整合的大观念,从抽象的概念到具象的真实情境,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到混合教学。最后,罗主任畅想了智能信息技术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应用路径,例如智能化匹配学生学情和学习资料,在探究式活动中随时反馈信息,支持老师的录播、直播、点播甚至VR/AR教学等多种授课场景,利用大数据生成深度学习报告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罗夫运

  智能终端行业发展迅速

  九学王CEO刘衍兵以《科学有效发挥智能终端的工具属性》为题,分享了智能终端产品的演变,以及对当前智能终端市场的看法。他认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智能终端是差异化竞争,受欢迎的教育智能硬件设备应具备4个条件:一是特定或者多种先进AI技术,二是优质学习内容,三是辅助自主学习的工具,四是能解决家长痛点。同时,他预测口袋学习机和点阵笔将会是未来智能硬件爆款产品。

  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发挥教育智能终端的工具属性,刘衍兵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硬件上需具备护眼、高性能属性;二是技术上需具备通用、有效、及时;三是内容上需注意合规性、版权、个性化以及素质课程研发。

九学王CEO 刘衍兵

  京东方艺云2C教育事业部市场总监曹玉英向与会来宾介绍了旗下的儿童教育智能硬件-小课屏、BOE画屏E系列、funbook。京东方艺云是京东方集团(BOE)旗下子公司,小课屏系列采用的类纸护眼屏,是京东方艺云基于京东方集团多年显示技术实力、秉承医工融合护眼理念,不断创新研发的新型护眼技术产品。其2020年6月上市的BOE画屏E系列,凭借其类纸护眼屏的优势,满足了家长、儿童用户“在线学习”场景下的护眼需求,曾被称为“品类独角兽”。随着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及使用场景的深挖,目前教育产品家族又先后推出类纸护眼平板-小课屏C1s、类纸护眼学习一体机-小课屏E3、类纸护眼学习平板-小课屏A1等产品。小课屏系列采用6E类纸护眼标准做护眼产品,360度眼健康闭环体验,守护中国儿童学习用眼健康。

京东方艺云2C事业部市场总监 曹玉英

  科大讯飞消费者BG云平台业务群副总裁、AI交互业务部总经理赵艳军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介绍了科大讯飞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赵艳军表示,科大讯飞希望解决的教育场景包括四个方面:教育场景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评价数字化和教育治理数字化。

科大讯飞消费者BG云平台业务群副总裁、AI交互业务部总经理 赵艳军

  培生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饶臻分享了培生作为一家全球性教育公司坚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和成果。他首先分享了培生针对全球学习者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学习者有对教育三方面核心诉求:赋能未来发展,使用创新方式,提升学习效果。针对此,培生建设了直接面向终端学习者的数字化服务渠道,持续探索与实践数字化创新技术,并构建了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习生态环境。具体产品包括且不限于:语言学习产品Mondly,通过APP、网站、VR/AR方式提供1300多种双语对照课程;培生英语门户网站Pearson English Portal,打造全年龄段、多学科的数字化英语学习生态。

培生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 饶臻

  论坛最后,九学王教育集团CEO刘衍兵与培生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饶臻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作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九学王专注教育科技领域十三年,提供智慧教育科技产品整体解决方案,聚焦教育资源的开发、聚焦科技赋能教育、聚焦定制化服务,是智慧教育科技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以“学王云平台”模块化的教与学体系为核心,为K12学习者使用的全教育智能终端赋能。

  近年来,九学王逐步构建了以深圳为总部,同时在国内布局多个分中心的运作体系,其中深圳为教研一体中心,辐射全国开展业务;在上海开设立云平台数据中心;在武汉设立录直播资源中心;在合肥设立教学研究中心;在南京设立办事处;在北京设立市场营销中心,拥有超过200人的服务团队。用心做好产品,用智驱动创新,共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桥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12-23 14:42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3-22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