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校长来兴平挂帅
2024-03-11 10:37
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3月3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雁塔校区举行,聚焦新质生产力,探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创新方向,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兴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全体校领导,党政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新闻媒体代表,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陈春林主持会议。

  会上,副校长黄英维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副校长曹明宣读了《关于成立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的通知》文件,副校长邓军、张传伟为“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揭牌。

  如何理解把握高校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价值?来兴平在致辞中指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的谋篇布局,对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使命、新要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的高校责无旁贷。西安科技大学是煤炭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中肩担重责。紧跟时代步伐,肩负责任使命,聚焦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这符合学校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既是创新引领发展,布局新赛道、新领域的必然选择;也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如何发挥作用?“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要求,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着力在理论阐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要聚焦目标、生发合力。紧扣研究中心定位和研究方向,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从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两个维度凝练创新方向,激发创新活力;要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统筹学校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等,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与交流,协同推进形成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合力。要紧抓快干、务求实效。以干字当先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热忱投入到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工作中去,尽快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的价值和作用,以扎扎实实的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增添动力。”来兴平这样部署安排。

  西科在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如何扬优势、强特色?来兴平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家“双碳”战略、能源安全新战略等,完善“能源+”“安全+”“智能+”“低碳+”新工科融合发展模式,发挥好双碳未来学院、软件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双带头人”支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平台作用,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专家就“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研究中心理论研究组专家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振岗认为,新质生产力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其本质本色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特色特质是全要素质态跃迁,成绩成色会带来社会重大变革;专家代表管理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李红霞表示,将积极探索科技前沿领域,从“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与科技政策”“跨界融合与开放创新”“人工智能与未来发展趋势”“创新管理与组织变革”6个方面进行研究。技术攻关组代表能源学院院长赵兵朝在交流发言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绿色、减损开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安全学院将借助我校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的成立与运行,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安全一流学科发展的着力点,坚持传承创新,强化特色、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内生主动力和新动能,一体化高水平推进安全与应急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高质量发展”,专家代表安全学院院长罗振敏表示。专家代表测绘学院院长李朋飞在交流发言中,介绍了“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井下钻探工程管控系统”“无人机倾斜摄影不动产测量解决方案”等学院在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陈春林在主持会议时要求,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要聚焦目标、生发合力,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持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中心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西科贡献。全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抢抓机遇、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为学校事业进步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依托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研究中心由校长来兴平挂帅,包含了理论研究团队、技术攻关团队专家成员,从创新基础建设和创新主体建设两个维度持续赋能科技创新,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平台,促进要素融合,提升创新效率,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从制约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中凝练创新方向,集聚科研资源推进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解决关键核心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整合发挥一流学科及相关学科群特色优势,引导传统学科向“双碳”领域、智能领域转型升级,通过加强前沿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建设,挖掘学科增长点,提升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构建激发创新活力、形成人才集群合力的科教平台与生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打造政产学研用贯通的育人高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