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校长徐坤:发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力军作用
2023-09-11 11:31
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指导学生做实验。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和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力军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政治站位和历史主动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始终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四个面向”,努力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思考与把握育人的政治使命。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有深沉的爱党之心、报国之志,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立足“两个大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社会发展、科技竞争、国际较量带来的深刻影响,更加凸显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高校要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统筹推进“稳”与“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切实增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责任感、使命感。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资源。人才同核心技术一样,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靠自主培养。要强化使命驱动,担负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找准服务国家战略的“支点”,坚决扛起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任,着力打造与“大通信观、大网络观、大数据观、大安全观”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在国际科学前沿、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中作出突出贡献,始终保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报国情怀。

  突出系统协同

  把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对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这一时代重大课题,全面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主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通过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实践和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通过拉长长板、补齐短板、锻造新板,为支撑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交叉培养。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多元性和多样化特点,重视战略需求导向下的知识体系重组和学科交叉实践下的学科体系重构,以及跨学科综合素养和解决真问题的实践能力塑造,打造“雁阵式”学科体系,不断加强交叉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拓展通识教育宽度。坚持“错位匹配、协同发展”的合作办学理念,以优势专业的交叉互补聚力成势,以中外合作办学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带动国内同类型学科专业建设,以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学科联合培养大力推进“理工融合、工工结合、管工交叉、艺工渗透、文工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通过打通学校、学院、学科、专业壁垒,将跨学科跨专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学互鉴的良好生态,着力培养具有全球理念、交叉视野、创新素养、健全人格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以政策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打通学段壁垒,在招生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效衔接。强化贯通化进阶课程设计,进一步梳理学科专业大类知识体系,找准专业交叉点,构建专业及课程知识图谱,建设以“专业—课程—教材—实践”等为培养底座,以“跨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条有组织自主培养路径为依托,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布局,并以此带动基于学科专业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打破学科边界,探索学科融合的建构思路,建构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形成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聚焦破解难题

  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条件保障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统筹实施以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部署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充分整合转换校内外一流科研资源,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科研命题”作为“育人选题”,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平台体系,在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实践中开展“实网、实采、实操、实战、实检”的有组织人才培养。让学生在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中塑造真优势,在开放办学的丰富资源中练就真本领,在科研平台的真实环境中解决真问题,在一流师资的教育引导中问道真学问,在智慧教育的创新环境中乐享真体验,以此探索世界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在坚持系统观念中体现协同发力。突出政府、产业、高校、社会各方作用,加快组织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强化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供给,深入推进包括政府主导的就业创业体系、产业主导的实践实训体系、高校主导的导师课程体系等全方位育人要素的共建共享。高度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与育人举措在价值引领的高度上有机契合。善于用产业报国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之中,在不断呈现“世界水平”的能力贡献的基础上,充分彰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

  优化体制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持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不断探索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发现、选拔、一体化培养机制。强化导向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中实现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育和评价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在“人”上谋创新,激发创造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实践性,精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实现人才资源沃土的深耕细作;在“评”上谋创新,进一步优化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标一流的“坐标系”,制定一流的“硬举措”,谋求一流的“好成效”,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坚实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续梅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徐坤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作者:续梅 徐坤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11日第5版 版名:高教周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24441046 2023-09-08 17:28
云南省教育厅 2023-09-05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