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弱于理论学习,长于动手操作的典型特征。现代企业需要大量的能写会算、能说会干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正契合了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而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专创融合是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通过开设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课程,强化实践等手段,促进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耦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和态度。
专创融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具体有以下特点:
1、从课程设置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
2、从学科专业条块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
3、从偏重知识和技能,转向思维、能力、素质训练。
4、从传统讲授课堂,转向项目式、混合式、课赛融合式课堂。
本文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专创融合在专业核心课中的应用与实践。
课程标准对接产业需求
通过毕业生调研了解产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把“专创融合”的理念融入课程标准。通过专业培训和资料收集熟悉“创新创业方法论”和“创新创业教学法”,经过多轮次的头脑风暴修订课程标准。
本课程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业电气技术人员岗位工作任务,培养从事智能机电设备制造所需的“懂理论设计、能安装调试、会检测维修”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和熟知电机理论、精通电工技能的职业人。引导学生在熟知电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电机运行参数的分析计算,同时能依据工业现场机电设备运行需求进行控制方案的设计,并进行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检测维修。
教学设计引入工程项目
教学设计上需要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角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完成具体的教学项目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本课程引入电气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两种角色,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熟悉工程实施环节。
知识学习环节:通过电气技术人员角色,采取探究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完成知识点学习,同时结合线下教师面授辅导,提高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综合项目环节:通过项目经理角色,设计虚拟工程项目,项目包含项目谈判、工程设计、工程报价、交工资料等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将创新意识和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型学习者。
教学活动转向学生主体
教学活动采用双螺旋结构组织教学,实现技能素养双提升。通过电气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两种角色为主线,围绕岗位核心能力“懂电路设计、能安装调试、会检测维修”,以DNA双螺旋结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学习到工程应用的飞跃。
课前通过线上资源进行预习与自测,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师生在课程互动平台通过“互学”交流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学。
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模拟参与包含项目谈判、工程设计、工程报价、交工资料等环节的工程项目,通过“做中学”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思维。
课后通过项目评价与任务拓展。助力学生建构学习闭环,做到定向辅导有目标,分层巩固有内容,实现差异化教。
课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是机电大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专创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还用于援外教学当中,助力服务“一带一路”。
近5年教学团队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成果十余项。团队教师授课获得学生高度认可,教学活动融入“电工四级”证书的“应知应会”内容,课程支撑的电工四级考证连年通过率95%以上。
撰稿人:王文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