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出席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并作专题报告
2024-10-18 11:46
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10月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协办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嘉宾代表现场参会。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主持论坛开幕式。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受邀以《科技汉学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理解》为题作专题报告。

  段鹏校长以“科技汉学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理解”为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了高校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教育机构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良性循环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新的时代挑战,文科类及语言类院校也应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北京语言大学致力于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前沿动态,优化学科设置与教学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未来,学校将继续扩大国际合作交流,讲述好中国科技进步的故事,加深世界对中国科技成就的认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话语体系。

  段鹏校长进一步强调北京语言大学在汉学研究领域的深厚基础及其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引领地位。学校不仅培养了大量通晓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学生、率先设立汉学与中国学学科点,还积极建设一带一路研究院和世界汉学中心等科研平台,举办了世界汉学家大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学术影响。

  此外,段鹏校长着重介绍了学校正在推进的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科技汉学”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技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具备全面能力的国际人才。它不仅关注于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理解提供新的视角。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利用自身资源,调整学科结构,深化科教融合,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成为连接中外、沟通古今的文化桥梁,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后,段鹏校长接受了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的专访。他提到,北京语言大学自建校来培养了 80 多位外国政要、300 多位外国使节,以及来自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 30 万名国际校友。还在海外建设了 3 所分校,全球 4 大洲 14 个国家先后建设了 23 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中文项目,与世界 76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6 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富有成效的对外开放办学格局,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话,中外文明互鉴,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促进中外民心相通贡献了独特力量。

  他向媒体介绍,北京语言大学与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工科院校开展合作,已推出“阿拉伯语+石油工程”等一系列跨学科联合学位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教育开放,推广国际中文教育4.0系统以支持全球范围内的在线中文学习。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能让他们了解中国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促进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10月12日晚,欢迎活动期间,段鹏校长与日本冈山大学校长那须保友友好会谈,就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交换了意见,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学生和学者之间的国际互动。段鹏校长与印度恰特拉帕蒂·沙胡·吉·马哈拉吉大学校长维奈·库马尔·帕塔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初步达成了与该校签署谅解备忘录的意向,以进一步推动古代印度哲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研究生培养项目的发展,并探索开设孔子学院的可能性,从而增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段鹏校长还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校长罗德尼·汉利友好会见,双方就在语言康复领域共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事达成初步一致。

  2024年10月10日至15日期间,北京语言大学不仅为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还为第三届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工作会议、第二十届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三年期工作会议等系列相关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确保了会议及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邀请多位海外嘉宾出席论坛,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组织中外学生参与的合唱《我爱你中国》文艺演出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外学子和谐共融、共同促进文化交流的精神风采。此外,北京语言大学还承接了重要文稿的翻译、校对和审核工作,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有效配合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向全世界展示了北京语言大学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推进文化互鉴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