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8所高校官宣!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2024-09-29 13:54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授牌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7日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宣布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行列。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官微9月27日发布消息,学校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2年,中组部、教育部等9部委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北京交通大学成为首批专项试点高校。

  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学院与国铁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车、中国通号、中国星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融通、中国保利、中交集团、中国机械总院、京东方等央企的密切合作,扎实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任务。已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慧能源、网络安全、新材料、关键软件、先进试验与测试、工业母机等8个关键领域,开展了430余名工程硕博士研究生的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

  未来,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将聚焦国家战略急需,以关键领域重大项目为牵引,持续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加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继续贡献更多交大力量。

  西南交通大学


  27日,西南交通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西南交通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将进一步助力学校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工程领军人才。

  2023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正式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样板间’”为目标,牢牢抓住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建设这一关键,聚合全要素资源、细化全过程要求,集聚协同创新合力,着力培养大批轨道交通领域高水平卓越工程师,全力构建创新驱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高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目前,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智慧能源、半导体、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定不移地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教育强国、交大何为”这一时代命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学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加速推动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系统性变革,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努力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山东大学


  28日,山东大学官网消息:9月27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共同组织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会上公布山东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山东大学自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以来,坚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于2023年10月成立,并于2024年7月正式揭牌。学院坚持校企协同,与中国中铁、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兵器工业、国家电网等联培企业开展“四共”“四通”务实合作,探索形成以“党建铸魂引领、服务国家急需,有组织育人”为特征,以“企业放榜-高校揭榜-导学挂帅”为特点的具有山大特色的有组织育人新范式,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突出创新能力、宽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山东大学将以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契机,聚焦破解国家“卡脖子”难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深化以组织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构建以国家战略为牵引的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山大力量。

  中南大学


  28日,中南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中南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2023年12月,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于特色鲜明、世界领先的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学科体系,联合比亚迪、格林美等一批“中南系”新能源头部企业和中国五矿、中铝集团等大型央企,带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发展群,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更高层次、更宽范围的学科发展群,实现新兴学科与传统优势学科协同发展。

  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致力于培育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做出中南贡献。

  湖南大学


  28日,湖南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工作进展,对下一步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会上宣布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湖南大学等8所高校入选。校长段献忠参加会议,并受牌。

  2023年,湖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学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产业一线需要,聚焦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建造、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学科与特色方向,携手国机集团、怀柔国家实验室、中国船舶、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科、南方电网等头部企业及科研单位,稳步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任务。

  未来,湖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产教融合,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打造湖大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

  东北大学


  28日,东北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东北大学成功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东北大学于1997年启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成为中组部等九部委启动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试点院校,2023年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自成立以来,卓越工程师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高品质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大重点领域,先后与国内40余家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探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新模式,着力打造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的样板间和研究生培养体系重构的示范区,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和东北全面振兴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华北电力大学


  28日,华北电力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9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学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标志着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道路上进入新阶段。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特色的“双一流”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能源电力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经过多年与行业、企业的共同改革和创新,学校探索出一条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道路。入选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入选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牵头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

  华北电力大学先行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等15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组成学院理事会。目前已围绕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核科学与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开展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学校改变传统的按照学科和院系培养学生的模式,与各企业在创新招生选拔机制、构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开发核心课程与教材、强化工程实践、建设校企导师队伍、重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方面,建立起完备的卓越人才培养链条,“一企一策”为企业“订单式”育人。

  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国家急需关键领域,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要求,完善卓越工程师学院体制机制,建设配套的工程师技术中心,重塑以“技术总师”为主体的校企导师队伍,实施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切实提高联合培养中企业的话语权和参与度,积极推动企业培养环节前移,更大范围构建校企目标、方案、队伍、资源、机制等全链条协同的新机制,持续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高地。

  武汉理工大学


  29日,武汉理工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武汉理工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学院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依托企业优势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将以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契机,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7-09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