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华茂美堉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在宁波东钱湖隆重开幕,活动以华茂美堉奖为龙头,以“美堉未来”为主题,聚焦基层一线,传播大美育理念。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汇集国内外政界、学界、文艺界等各领域人士,共同探讨大美育的未来。
本次活动得到百余家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并通过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搜狐网、凤凰网、新浪网、网易教育、北京新闻广播、巨浪教育、宁波晚报等多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线上直播,全网观看量达520余万次。多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华茂美堉奖和东钱湖教育论坛扎根中国,放眼世界,致力于推动构建“全球美育共同体”,在全社会广泛凝聚了共识。
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评价说,东钱湖教育论坛所讨论的艺术、美育将对今天和未来的教育实践作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评价说,华茂美堉奖和东钱湖教育论坛一直在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不平等问题,促进爱美价值和文化理解,以及保护地方文化价值和特性做出贡献。
华茂美堉奖和东钱湖教育论坛作为探索中外美育发展的交流平台,传播大美育理念,搭建大美育平台,拓展大美育途径,凝聚了世界范围内专家学者的智慧,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美堉未来,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汇聚合力
26日上午,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以“美堉未来”为主题,中外嘉宾以演讲和主题报告的形式,共同探讨“美堉的未来”及“美堉如何塑造未来”,多角度诠释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论坛主旨。
龙永图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东钱湖教育论坛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指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努力。对于今年论坛主题“美堉未来”,他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美育教育事业是培养中国未来人才的重要方面,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探讨美育,旨在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教育发展道路,为一代新人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联合主席乔治•帕潘德里欧在开幕式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的价值。他认为,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全面的艺术教育,即使是在线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美育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艺术给予人们实用的技能和技术,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们走上探索和发现的美丽旅程。本届论坛的重要性在于,它将教育学者与艺术教师聚集在一起,通过激发创新的方法来变革学校和其他地方的既定工作、思维和互动方式,这将在推动变革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宁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关定在致辞中表示,东钱湖教育论坛凝聚了众多国内外权威专家和学者的智慧,论坛举办三年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好评。论坛积极传播大美育理念,搭建大美育平台,拓展大美育途径,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将会提炼出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助推中西教育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在致辞表示,本届论坛聚焦民间美育,扎根时代生活,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美育故事,必将对扩展美育资源,探寻社会美育新路径产生积极作用。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在大会演讲单元,6位嘉宾围绕“大教育、大艺术、大美育”的前沿趋势、最新动态、发展导向、政策标准等内容,分享了他们对美育的深刻认识和精彩观点。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江在《美育竹风》主题演讲中,通过赏竹、画竹、吟诵诗词中墨竹所蕴蓄的“舍”意精神,表达了中国人爱竹的心灵,反映出中国式的美育和美心。竹就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一种无处不在的美育,美育的要点是一个个新生命被唤然开启。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美育,教育人的志业》主题演讲中,以学校艺术类和非艺术类课程为例,详细阐释了在学校课程的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全面的美育实践。他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和艺术尖子,美育重在成就人的美好,从“呈人之美”到“成人之美”,美育要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
教育部体艺卫司原一级巡视员、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廖文科从教育实践与管理的角度分享美育教育观点。他认为,美育教育要在教师队伍、硬件设施、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肥沃土壤,贫瘠的土壤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美的种子发芽。华茂美堉奖对基层美育工作者的表彰就是推动美育的实际行动,也是对重视美育并付诸行动的基层美育工作者的肯定、鼓励和导向。
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杜卫表示,美育是感性教育,是人格教育,也是创造教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形式,是循序渐进的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未来的美育应该充分肯定人的感性发展的重要价值,探索建立更符合儿童个性和创造性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文化官员胡丹尼(Den Hoopingarner)认为,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能够表达出语言传达不出来的理想和感情,是人类的重要沟通方式之一。我们越懂得艺术的语言,就越能彼此了解,越能表现出我们的人性。
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Francesco D’Arelli)介绍了意大利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发展。他表示,文化的要义在于它是一种分享、融合和相互交流的经验,建议中国和意大利加强文化合作,通过公立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的战略合作发展,共享空间和艺术收藏。
重磅发布,《中国美育发展研究报告》解析新趋势
本次论坛发布了《中国美育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美育文件发布以来的首个美育研究报告。全面呈现了我国各地政府和美育工作的进展,剖析了美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列举了近年来基层美育创新实践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美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引导。
《中国美育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作为报告发布人,从宏观政策、基层实践及理论方向等维度深入阐释,通过美育措施改进、美育发展指数、新美育实践模式探索等方面,展现了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新活力。
点亮美心,讲述一线工作者感人美育故事
26日下午,华茂美堉奖部分获奖者和提名者通过主题演讲、感悟分享、展览展示等形式讲述他们带有“泥土味”的中国美育故事。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代表王金山,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44朵“马兰花儿”从太行山到唱响北京冬奥会的“冰雪奇缘”;“戈壁精灵”金淑梅,深情诉说了助力10万余名乡村“野孩子”舞出人生的温暖故事;“无声合唱团”发起人李博、张咏,带领观众走进了听障儿童的“无声世界”,聆听从中勃发的“生命之歌”;“黑猫警长”原型创作者谢丽芳,回顾了“蒲公英行动”播撒于大江南北的美育足迹;“轮椅上的舞者”刘岩,分享了自己涅槃重生的过程,并用舞蹈疗愈孤残儿童的心路历程;致力于“开发儿童潜能”的教育家杨景芝,讲述研究半个世纪的儿童美术教育成果,用情感教育灌溉儿童心灵;“彝族歌海拾珠人”翁姑木衣,以一曲质朴自然的彝歌,娓娓道来青少年彝文化传承之歌;坚守乡村20余年的音乐教师陈晓雯,将现实版“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搬上舞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解锁”视障儿童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盲奏”的背后故事;扎根乡村美育40年的“麦田守望者”朱永,展示了“农村娃”从田埂飞向国外的绘画梦;西安市铁一中学艺体中心主任罗琦,放下指挥棒,拿起话筒,开讲一所西部普通中学的“音乐出海记”。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宁波教育学会秘书长沈海驯作为点评专家,对一线美育工作者的探索实践和育人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点亮美心”要靠广大一线美育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以此支撑美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庞大“根系”,本届华茂美堉奖的获奖者和提名者对推行“全民美育”“乡村美育”的正向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许江在“点亮美心”专题活动总结中表示,通过一线美育工作者的分享,我感受了中国美的全景图;通过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我感受到了美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不朽灵魂。用美育推进儿童的成长,这是事关社会进步的大命题。今天的美育是对思想的重视,今天的美育关乎生命成长,美育给所有人以“生”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每一个基层美育工作者都在演绎着大舍与大爱的故事,他们是为美而舍、为美而爱的坚守者。
聚沙成塔,共同构建“全球美育共同体”
全国人大原副秘书长、全国民办教育协会总顾问、东钱湖教育论坛顾问李连宁在大会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内容深刻、令人振奋,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聚焦民间一线美育、探索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了艺术大师与基层美育模范的对话,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对话,东方美育文化与西方美育文化的对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美育的新理念、新内容、新任务。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凝聚合力耕耘基层美育“土壤”,让“美育的种子”向下扎稳根、向上强生长,丰富并守护美育发展生态。
李连宁作大会总结
据悉,第二届华茂美堉奖暨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由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苏州新教育研究院、宁波市教育学会主办,新教育研究院新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协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