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这一年,学生减负攻坚克难
2019-03-13 00:0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不获全胜,决不收手!”3月1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明了教育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坚定决心。

  这一年来,教育部在落实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上,不断改善教育治理方式、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内外联动、标本兼治,改善教育生态的长效机制正逐渐建立起来。

  标本兼治:切实扫除校外培训乱象

  当“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委会发下的杯赛试题放在桌上,身为一家大型培训机构广州市卓越教育负责人的周贵,作了一个大胆决定,“取消考试”。退费,取消比赛,开始对讲义逐字检查,授课大纲对标课程标准,卓越教育开始了“自我革命”。

  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本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但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市场无序发展的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反响强烈。

  2018年2月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拉开了“减负”攻坚的序幕。

  4月底前,全国各省份均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明确了专项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边摸排边整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始“降温”。

  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指明了方向。

  为了遏制“抢跑”和超前教学行为,《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

  校外培训机构怎么管?《意见》着重要求健全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机制,要求明确教育、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和民政等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公布黑白名单制度,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全过程监管。

  由于培训机构众多,对培训过程的监控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因而,教育部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把住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最前端,在摸清底数、查明情况的基础上,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行为的过程控制,检查并遏制其“抢跑”、超前教学的不当行为。

  截至2018年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已整改27万所,整改完成率达98.9%。

  多方协同:切实加大整改推进力度

  “这次的专项治理行动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连续剧’。”在2018年5月25日广州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通过召开推进会、座谈会、调度会、集体约谈等方式,推动各地加快治理整改进度,还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教育部指导各地健全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无证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及其他违规开展培训的机构,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限制其法定代表人从事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业务,并提请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此外,部署各地发挥教研、教师培训等专业机构的作用,抽调或聘用学科教师、教研人员,组建稳定、高水平的学科类培训班审核研判专家团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参照教育部制定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核操作指南》,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做好学科类培训是否超前超标教学的认定工作。

  目前,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已经上线,并正在加紧录入机构信息,此后社会各界可依托平台查询机构信息,投诉机构违规行为,将校外培训机构置于全民监管之下,让违规培训行为无所遁形。

  紧接着,2018年年末,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下简称“减负30条”),会签了9个部门,特别是争取到了发改、财政、公安等监管和执法力量强、手段多的部门支持,构建了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形成了“减负”合力。

  “减负30条”不仅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学校“减负”责任,还首次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减负”责任,特别强调了政府和家长的“减负”责任,构建了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立体“减负”体系,对于改变当前学校动、家庭不动,学校减、课外增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便于执行、监督、对账,能取得实效。

  内外联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推进,为中小学生减负攻坚战打响了第一枪。

  减负到底减什么?如何判断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认为:“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课程学习负担重、心理负担重和校外学习负担重三个方面。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系统的、复杂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解释说,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感到,学业和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原因多方面,就这么一个结果,这叫多因一果。所以,减负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

  2018年是“减负”的综合治理年。教育部门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采取清理规范竞赛活动、落实课后服务等系列举措,持续推进改革。

  为减轻中小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产生的负担,2018年2月,教育部发出公告,对规范竞赛管理提出了明确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组织实施等六方面举措,查处一批违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竞赛的申报、认定、举办和日常监管作出详细规定。当前,教育部正在进行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的清理认定工作。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解决“三点半难题”,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是减负的根本。推动各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一年来,在这场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角力中,学校教育逐渐占了上风。

  据统计,北京、浙江等13个省份已出台课后服务实施办法;南京、杭州等18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印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4个大城市近七成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及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关意见,积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努力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提高中小学校育人水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