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
张 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承载着高深知识生产应用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等重大使命,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重要战略资源。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支撑。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刻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力点,持续完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把握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如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适度超前布局,精准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高层次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坚持以服务需求为主线,精准识别不同时期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通过学科评估、学科目录调整等方式,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与融合度,促进规模、结构与质量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高校层面要直面国家重大科学前沿、基础理论、重大工程技术等问题,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高校博士生教育不断创新的内生动力,通过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关键领域技术研发等倒逼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调整与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建立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建设工程相衔接的招生计划管理机制,聚焦新领域、新方向开设“工程博士专项班”。通过增强招生计划调控的精准度,将资源优先向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培养单位倾斜。
遵循培养规律,深刻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力点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落实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发展意见精神的核心就在切实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自1981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经历40余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高速发展,在学博士生人数由2012年的28.4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61.3万人。如何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关键。
一是加强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博士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学术视野、学术能力、指导模式、学术人格都是直接影响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要把导师队伍建设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一方面,持续完善研究生导师评聘、考核、激励机制,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深挖“总师”水平的校内导师,强化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投入;内培“总师”雏形青年导师,拓展其校外挂职锻炼途径;外引“总师”级别的行业总师,健全校内外导师协同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创新导师队伍培育、使用与考评机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提升导师师德师风与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导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对博士生思想品德、学术精神与科学研究起到的浸润与引领作用。
二是打造高质量课程支撑体系。课程在博士研究生成长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其宽度、深度、前沿度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建构,是陶冶博士研究生人格,夯实博士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训练研究方法和学术思维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适应新质生产力以及知识生产交叉协同的新趋势,建设一批基础前沿交叉课程,增强核心课程前沿性、挑战性与交叉性,拓宽学术视野与理论深度,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工程问题和科学机理有机结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展“从0到1”“从1到0”“从1到n”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深化科教融汇,要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所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建设一批专业学位专属课程,使行业导师和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生能力培养,将大项目、大型号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材、案例,最终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三是升级高标准产教融合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以学术学位博士生培养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专业学位博士生。应进一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培养质量,意义重大。一方面,加强与行业优势单位的交流合作。在与校外联合培养单位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鼓励高校与行业优势单位联合招收培养一线优秀人员,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科技立项为支撑,制定“导师组”制度,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实践问题和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另一方面,拓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建设。大力建设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引入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一批校外工程一线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实践课程建设及案例教学等基础作用,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建设一批校内工程师技术中心、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联合健全校内外科研实践体系,强化系统性、真实场景的科研训练,依托平台拓展联合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做实产教融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共同体。
深化体制机制,完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运行的根本保障。为此,要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新格局,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理念,构建质量协同共治文化,增强各主体“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文化自觉。高校、学院及导师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主体,要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增强内部各主体培养卓越型人才的文化自觉,筑牢导师评聘、生源选拔、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等环节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意识与质量责任,夯实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二是要健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提升协同治理能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教育质量治理新格局。在博士研究生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构建跨界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的利益共同体,“由多元主体协商制定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共同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总的来说,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力点、完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入手,全方位夯实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理念、发展模式、培养体系和质量治理机制,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者:张 炜,西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原载2024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