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中国情境与模式
2020-04-26 15:45
光明日报
作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正在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发生深刻变革。面对全球变暖、瘟疫流行、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大工程挑战,高等工程教育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对、主动求变。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立足当前的主动作为、面向未来的主动谋划,它以“与未来合作”为核心理念,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支撑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情境下,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实际上是一项教育治理课题,亟须探索新工科教育的中国模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呼唤新工科教育。强国依靠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培养依赖一流教育。从工程教育的性质看,它具有较强的当下性与介入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历史上历次工业革命均对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需求,有力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创新。新工业革命为后发国家建设一流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新工业革命时代呼唤工程教育范式转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工程教育变革创新进程。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物质科技、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融合等为特征并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推动颠覆性创新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以指数型爆发式发展,各领域技术集成、交叉叠加综合发展,给未来世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8.1%,快速步入普及化阶段,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有着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并正通过新工科教育加快推进工程教育强国建设。
  正确把握新工科教育的“形名之辨”。
  纵观工程教育发展史,它先后经历了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等。每一种工程教育范式的建构、成型、发展、成熟和转型都是一个连续和渐变的过程。工程教育范式一般是在形成和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更好地做回顾性研究,工程教育范式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正如第一次至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样,每次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很难精准界定,而精准界定开始和结束时间未必重要,但其内涵和内容更为重要。工程教育范式转型实质是工程教育的根本性、系统性变革,范式的内涵、内容比名字和时间更重要。实际上,本轮工程教育范式转型业已开始。当前,为加快适应新一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紧迫需求,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更大了、速度更快了、抓手更实了、综合性更高了、系统性更强了,我们称本轮工程教育范式为“新工科范式”。新工科教育实际上是工程教育的范式变革与迭代,是在高等工程教育环境、条件、需求,特别是时代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积极主动探索工程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新形式。在工程教育教学的内容上实现更新换代,在流程和机制上实现再造。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新工科教育治理的制度优势
  2017年被称为新工科教育元年,“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教育的“三部曲”,迅速掀起了全国新工科教育热潮。“复旦共识”第一次面向公众抛出了“新工科”的概念;“天大行动”形成了“新工科建设路线图”,明确了新工科的历史任务、建设阶段、建设路径等重大基本问题;“北京指南”,形成了新工科建设项目指南,为大规模开展新工科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导向。新工科教育“三部曲”理论内涵丰富、实践导向明确,是政府主导的以高校为基本主体的政策逻辑、学科逻辑、知识逻辑、社会逻辑和产业逻辑等高度耦合的一体化设计和整体性推动,奠定了中国新工科教育治理的基本走向和风格。中国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是,政府主导的新工科教育政策逻辑具有强劲的号召力和执行力,能够快速产生强劲的政策执行力和资源调配力。
  深度挖掘政府与高校良性互动的新工科教育治理效能。
  一方面,政府主导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及其治理机制构建。统一思想、凝聚行动,以“新工科”理念为先导凝聚广泛共识、以需求为牵引开展多样化探索、以项目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以统筹内外资源为途径加大项目支持。此外,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新工科教育,在各种教学改革项目中专门辟出新工科类,进行重点支持。各级政府主导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以项目的形式深入开展起来;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新工科教育体系设计及其内生治理机制创新。高校是新工科教育的基本主体,是推动新工科教育多元力量的汇聚点。在高校广泛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高校自主的新工科教育体系设计不断涌现,并形成稳定的新工科教育内生治理机制。
  广泛推动产业界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入新工科教育治理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工科教育是新经济的产物,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直接催生的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产生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与产业界合作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门开辟新工科类项目,产业界提出项目需求并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助力解决教师队伍、教材建设、体系融合、基地建设等制约未来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成为培养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抓手。此外,各种类型的新工科专家组织、联盟等“第四种力量”或曰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工科教育,是中国新工科教育治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构建新工科教育治理共同体。
  新工科教育治理是政府、高校、社会力量、产业界及国际层面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复杂过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阶段和环节。达成新工科教育治理目标,必须通过全面开放的组织形态,努力构建新工科教育治理共同体,形成多元治理主体间相对稳定的群体关系模式,持续优化教育治理内外部诸般关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背景下,新工科教育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治理课题。因此,构建协同历史与当代、国际与国内的新工科教育治理共同体,是推进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刘坤 陈通,分别系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本文系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GK-194〕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21-02-07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