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大学异地办学的思考与借鉴
2020-04-14 10:2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序 言

  中国部分大学在异地办学的历史,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异地办学的初衷,不是源于大学自身,而是来自于地方政府。与新筹办大学相比,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来办校区,利用名校的品牌和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

  目前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深圳大学城始建于2001年,其历史背景是:深圳市认为,靠自身的力量办成一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难度很大且时间周期较长,而引进名校办学,可以直接借助校方的品牌、硕博士学位授予权资源,以及成熟的办学经验与师资,起点高,见效快。为此,深圳市政府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哈工大深圳校区”),开创了三所著名大学在深圳的办学历程。

  截止目前,中国名校异地办学最成功的大学可谓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什么会获得成功?个中原由值得思考和借鉴。

  天时地利人和:名校+名城+名师,成就哈工大深圳校区

  2019年8月2日,《深圳商报》报道了哈工大在深圳办学取得的显著成效,标题用“名校+名城”激发磁石效应 哈工大(深圳)实现“1+1>2”。“又是哈工大(深圳)!2019年广东省高考录取线一放榜,哈工大(深圳)凭借622分的投档线,再度成为本科批次理科投档线最高的广东高校。从2016年首次本科招生开始,哈工大(深圳)就一直备受考生青睐,2017至2019年更是实现了省内高校理科投档线的“三连冠”。分数线是一所高校办学成绩、影响力、口碑的综合体现”。

  “名校,名城,还有名师”,“三名效应”成就了哈工大深圳校区成为中国名校异地办学成功的典范。“哈工大深圳校区传承了哈工大百年工科强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基因”,又吸收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创新与活力,‘名校+名城’的化学反应让年轻的哈工大(深圳)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深圳乃至广东高等教育的“标杆”之一。有名校,有名城,必不可少的是名师。在哈工大深圳校区看来,‘三名效应’交相辉映,彼此成就。以立德树人为“舵”,以潜心教学为‘风’,以科研成果为“帆”,高水平的师资助力哈工大(深圳)勇立潮头”。

  学高为师:大师+团队为名校异地办学提供了人才支撑

  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区形成了以“两院”院士为引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为骨干,“四青”(青千、青尖、青长、优青)人才为主体的“大师+团队”人才格局。现有300多名全职专任教师中有78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54人次入选地方级人才计划,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90%为国家及深圳市政府认定的各级别高层次人才。

  硕果累累:“8个名企抢一个硕士毕业生”

  2003年12月,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首届127名研究生毕业,毕业论文被哈工大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定为高质量论文。

  截至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区已累计培养了17届130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在珠三角、京津沪等地区就业,留深率达52%;毕业生中77%就职于华为、腾讯、百度、新浪、阿里巴巴、IBM、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知名企业,30%以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10%选择继续深造及出国工作。

  《光明日报》曾以“8个企业抢一个毕业生”为题首版报道哈工大深圳校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哈工大深圳校区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历届毕业生创办企业达52家,其中92%为创新型企业或研究院,涌现出了包括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产值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与“独角兽”公司。

  优秀考生向往的教育高地:本科生招生录取分数线节节攀升

  哈工大深圳校区自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后,录取分数线连续三年位居广东省榜首,而且直逼“华东五校”(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在各省市区本科生招生质量节节攀升的“一匹黑马”。

  ——2016年,哈工大深圳校区依托校本部招生代码,面向12个省招生录取了376人,其中11个省的理科录取投档线超过一本线80分,8个省的理科录取投档线超过一本线100分;

  ——2017年,哈工大深圳校区依托校本部招生代码,面向16个省招生录取了558人,理科录取投档线在9个省超一本线120分,3个省超150分;

  ——2018年,哈工大深圳校区首次以单独招生代码(18213),面向全国18个省招生,共录取本科生760名,其中在广东省招生人数为157人,614分的录取线比广东省理科高分优先投档线500分超出114分。

  ——2019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9年本科批次高分优先投档线上投档情况,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以622分的录取线比广东省理科高分优先投档线495分高出127分。2019年,哈工大深圳校区在广东省投放招生计划185人,实际录取191人。广东省内高校理科投档线排名前三为:哈工大深圳校区622分, 中山大学595分,华南理工大学592分。

  历经十几年艰苦创业发展,哈工大深圳校区能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哈工大人执着努力:不断取得异地办学新成效

  哈工大深圳校区作为深圳市引进来的“女婿”,凭着哈工大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执着努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异地办学之艰难,历经筚路蓝缕十八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效,不仅成为深圳市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张闪亮“明片”,同时,还成为中国著名高校异地办学成功的典范。

  如果深圳市能将哈工大深圳校区作为自己的学校来支持和投入,可以预见在未来5年,其招收本科生的录取分数线将与”华东五校“一较高下。

  为了支持哈工大深圳招收本科生,深圳市曾发文明确,在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校区开始招收本科生后,纳入市属高校序列管理,按照市属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支持办学,享受市属高校同等待遇。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市政府的这句口号,体现了深圳的包容与接纳,以及公平的发展与竞争环境。希望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最有条件发挥兼容并包的“基因”优势,在高校异地办学的观念和政策方面,秉承“来了就是深圳的大学”的理念,为所有在深圳的高校提供“搭台唱戏”与同台竞技的政策支持。

  市校双方共同思考:面对大学异地办学的突出问题

  国家教育部网站2019年2月公布的《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101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指出,教育部对高校异地办学一直持不鼓励、不支持的基本政策,原则上也不审批设立新的高校异地校区。

  事实上,历经三十多年发展,被地方政府争抢的大学异地办学校区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高校的多部委、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决定了异地办学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制约。

  二是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认识还存在差异。

  三是异地办学学校与市属高校存在一定的办学资源以及生源方面的竞争。

  四是合作大学还需进一步将异地办学的校区从战略上纳入与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政策及资源支持的范畴。

  争取市校支持“提质增效”:大学异地办学的最佳出路

  目前,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角度,原则上已不再审批设立新的高校异地校区,实际上已对大学异地办学“叫停”了。如何化解困境,将已获批的大学异地办学校区“提质增效”,应作为市校合作方共同努力的方向,对此,笔者提出如下浅见:

  首先,作为地方政府,对待引进大学和市属高校上应在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上一视同仁,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发展。合作办学的名校扎根地方办学,既为地方所有,也为地方所用,应按市属高校一视同仁对待和支持。

  二是大学主要领导对异地办学校区从思想观念上应形成共识,全力支持和重视,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定位与建设,真正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政策支持;

  三是教师是办大学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作为地方政府和合作大学在人才政策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应共同纳入支持范围。

  结束语: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它不仅为社会输送人才,还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往往因为认识大学而了解城市。可以说,一个城市拥有了大学就等于拥有了可以持续发展的人才库,但地方政府无论是自己办大学,还是引进大学,既要考虑到城市的自身实力、需求,还要考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规划,以及“补短板”的需要。

  作者:赵同胤,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兼组织人事处处长,四川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任深圳市人才研究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顾问。

  文章原题为《名校+名城+名师,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大学异地办学的思考与借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8-30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