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2024高一新生武汉研学之旅成果丰硕
2024-07-04 14:28
作者:

  2024年6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2024高一新生“追光逐梦赴荆楚·扬帆启航向未来”研学旅行开营仪式盛大启幕,142名学生即将踏上为期四天的赴武汉研学之旅。长寿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华中师大长寿学校筹备组组长甘秉洪,以及华中师大长寿学校副校长吴志光、熊慧志亲临现场,为活动增添了庄重与期待。先期赶赴武汉的筹备组组长、华中师大长寿学校校长潘汉春高度重视研学活动,亲自协调和安排了学生在华师一附中的相关课程和活动。

  甘秉洪委员在致辞中强调,研学旅行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积极践行“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他对同学们的研学之旅寄予了殷切厚望,并深情鼓励同学们在此次研学之旅中充分开阔视野、广泛增长见识,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刻感悟知识的力量,在亲身体验中精心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熊慧志副校长就此次研学活动的深远意义和精心组织进行了详尽阐述。她说,研学旅行对学生而言,是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她着重强调了安全与纪律的关键性,期待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全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随后,新生代表邹艺文发言。她激情洋溢地表达了对此次研学旅行的热切期待,郑重承诺将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展现了华中师大长寿学校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家委会秘书长吕广菊衷心感谢学校精心组织此次意义非凡的活动,承诺家委会将全力以赴配合学校,确保活动顺利有序进行。

  重庆大巨典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张钰莉详细介绍了行程安排、后勤保障和应急措施,为研学之旅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开营仪式结束后,同学们满怀憧憬地奔赴八百多公里外的武汉,正式开启了这段丰富多彩的研学之旅。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同学们参与了学法培训,领略了名校风采,探寻了历史古迹,欣赏了江城美景,并在行走的课堂中学习英语,在诗词游戏中陶冶情操。相信他们定能收获满满知识、深厚友谊和显著成长,最终满载而归!

  抵达汉口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地道的武汉美食,随后来到了被誉为“亚洲第一大江滩”的汉口江滩。步入绿意盎然的芦苇荡,同学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绿色世界。他们用相机定格下这难得的美景,留下了本次研学之旅与武汉的首张珍贵合影。

  次日,同学们参观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校园、校史馆和科创中心。这次参观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的炽热热情与强烈好奇,有效激发了他们探索未来科技的浓厚兴趣。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进入报告厅。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潘汉春校长对同学们表示欢迎,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听专家讲座,掌握各科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语文、英语、生物、化学四门学科学法指导课程。

  语文教研组组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吴洪涛,从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多个维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堂特聘教师、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管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多种实用技巧,并引导同学们结合语言表达技巧来有效提升英语表达水平。同学们受益匪浅。

  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化学教研组长熊定湖老师围绕“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学什么”“怎么学化学”等关键问题,为同学们的高中化学学习指明了方向。

  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生物奥赛主教练曾凡洪老师的讲座围绕高中生物的学习的目的和策略等核心问题展开,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指导同学们自主学习。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模型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心的发展历程、重大研究成果等,充分汲取了一代代“光电人”潜心科研、奋力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强大精神力量。

  同学们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后,首先聆听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亚平院长《人类文明演进与城市发展》的科普讲座。这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深刻认知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清晰脉络,还深入了解了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全面洞悉了中外城市营造之美。

  同学们还参观了著名的红色精神传承的神圣之地——红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0年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党旗领航工程展的地方。同学们听完报告后,满怀报国之情,决心刻苦学习、锤炼本领,让青春在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夜幕降临,同学们移步黄鹤楼,欣赏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光影秀《鹤舞千年》。光影秀生动地展现了黄鹤楼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霓虹灯下,鹤舞鹤飞。夜登黄鹤楼,俯瞰整个武汉城,灯火阑珊,美不胜收。

  在湖北省博物馆,同学们踏上了充满探索的历史与文化之旅。越王勾践剑的锋芒、古楚国的风情、曾侯乙编钟的悠扬等展馆,将三千里的秀丽江山和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生动展现在同学们眼前。

  同学们走进了被誉为“全国最美校园”的武汉大学,亲身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深入了解了这所名校的深厚文化底蕴,还品尝了丰富多样的美食。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熙教授以“全球领先的空天信息学科”为题为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讲座。李教授的讲座兼具科普性和前沿性,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科研热情。

  本次研学还邀请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学长们,与同学们分享学业与职业规划,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未来方向、激发学习内驱力。

  参观完校园后,我们举行了回忆感满满的结营仪式。现场播放的研学活动的精彩视频,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这段充满欢乐与收获的研学时光。

  学生代表席斌彬、江秋彤和何艳玲先后上台,分享了自己在此次研学行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成长的无限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家长代表叶婷发言,衷心感谢学校和机构的精心组织,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主持人宣布了优秀营员和优秀小组的名单,学校、家委和研学机构领导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以表彰他们在研学活动中的出色表现。

  最后,熊校长总结发言,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极大地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深化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欲达。“同学们,最好的教育在路上,这次研学旅行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让我们相约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随着全体大合唱《平凡之路》的激昂音乐响起,坚定而有力的歌声回荡在会场,同学们手中的闪光灯如同璀璨星海。整个结营仪式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这段宝贵的研学经历将永远镌刻在同学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据悉,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是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公办完全中学,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国内著名中学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领办。总校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办学理念先进,立德树人成效显著,连续多年在多个榜单第一。华中师大长寿学校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卓越联盟”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团队与学科带头人均由华中师大一附中选派。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实行高起点、高定位,小班化、导师制培养战略,按市一类学校规划设计。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特色鲜明,力争在6年内把本校办成标杆学校,学校将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华中师大长寿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标杆校、示范校。围绕这个办学愿景,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一是传承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的文化基因,尤其是要传承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人才观——强健身心、卓越品格、关键能力;二是融合长寿教育资源,与长寿区域内其他学校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的长寿教育生态,推动长寿教育整体提升;三是发展本校特色,打造“华一长寿”品牌,把长寿学校打造为重庆市重点学校。

  这次活动,得到了长寿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原定于27日返程的动车因故停发,区教委、学校积极协调,费用由长寿学校负责,同学们改乘飞机,分期分批安全回到了长寿。而在学生滞留期间,28日上午,熊慧志副校长在酒店会议室精心组织了一场别样的“行走中的英语课堂”。

  熊校长将学习英语的过程比作建造一座房屋,而词汇则是构建这座房屋不可或缺的“砖瓦”,要牢固掌握词汇,必须听说领先。她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Welcome Unit,着重讲解了国际音标中元音的用法。学生们在竞争中合作,高效学习,现场就将所学单词背诵下来,收获颇丰。

  熊校长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她分享了实用的APP,以帮助学生巩固语音知识,扩大单词量,采用最佳的学习策略,提升新质学习力,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更稳。

  下午,同学们品味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诗词盛宴。同学们以“花”“武汉”和“重庆”为关键词,开展飞花令古诗词接龙活动。他们在诗词的海洋中融入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谊,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在诗词的熏陶下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此次研学之旅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长寿学校学子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期待,将继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勇敢探寻未知的世界,奋力追逐诗和远方。

  提示:该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该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中师范大学 2024-06-18 15:26
华中师范大学 2024-04-25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