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志愿 青年声音” i Will青年论坛
前言
国际志愿者日是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个国际性节日。旨在为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个人在本地区、本国及全球范围内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号召政府支持志愿者活动并认可志愿者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提供了机会。
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的主题是“通过志愿活动促进团结”,突显了人类通过志愿服务推动积极变革的集体能力。志愿者们参与社区活动,采取以人为本的行动,帮助所有人建立一个更好、 更安全的未来。为了让青年志愿人员团结在一起,为解决紧迫的发展挑战并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制订解决方案。
由盈飞教育与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后浪启行专项基金与众多基金会、企业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学生社团等开展青年专业志愿案例征集,旨在通过公益中台进行传播推广以匹配更多青年公益领袖,志愿者,实现供需更精准、成效更显著、价值更可量,持续弘扬专业至善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社会组织的创新型社会价值产出被看见。

2022年12月5日博能基金会后浪启行专项基金主办、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支持举办的“专业志愿 青年声音” i Will青年论坛活动于线上成功召开。在通过长达一年的征选周期评选出了6组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并邀请他们来分享和展示青少年是如何运用自身所学到达的专业进行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代表生动的讲述了自己从事专业志愿服务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志愿者身上的力量和热忱。

吕敏杰女士
感谢大家能够在国际志愿者日这一天一起来分享志愿服务经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博能基金会创立的六年多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成效,专业至善自始至终贯穿在博能从设立到运行再到发展。从概念上来说,把专业志愿服务定义为“运用专业技能提供的符合职业或行业标准和规程的志愿服务”,更加强调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专业志愿服务不仅是志愿服务的类别之一,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影响力价值投资的维度,专业志愿者也是受益人之一。而国际志愿服务Intern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代表促进和平与增进理解,兼容并蓄,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和知识分享的非正式教育工具(CCIVS),是非学校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有数据表明,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疾病概率会降低,就业率会提升80%.在当下和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希望的大家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一定要发散思维,学习用专业志愿的方式来投资我们共同的未来,为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身边的小伙伴,团结起来,马上行动!

韩童羽-北京市鼎石学校
通过马术疗愈的方式帮助残疾和心智障碍儿童的计划及其未来的展望
我是学生,也是一名国家青少年马术队的队员。马术疗法作为一种可以帮助治疗孤独症儿童的动物辅助治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康复机构所尝试。作为动物辅助治疗中的一种,马辅助疗法有许多好处,但大众对于马术疗法的认知不足、没有条件实行、特教老师匮乏、治疗成本高昂都限制了马术治疗的发展。对于马术辅助治疗的普及,我正在学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在马术俱乐部参加马术治疗的实践项目,并创建了马术公众号,以推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大家直观地了解马术治疗;在学校,我通过成立马术club,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课等形式在学校内部开展普及马术、马术治疗的活动;最后我也会作为发起人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发起多城市的连麦活动,带领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探讨、推广马术治疗,提升大众对于马术治疗的认知和理解,号召社会对于特需群体的尊重、权利保障、和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我希望在未来有机会向公众推广马术辅助治疗这项计划,帮助身边更多有需要的人接受不一样的治疗,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以马为伴,从爱出发。请我们用爱来推广马术疗愈,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吧!

赵余豪-上海美国学校
百老汇走进美丽乡村
2020年我随太阳社和中国乡村振兴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百老汇走进美丽乡村项目组来到河南将庄白铺小学进行艺术支教。中国的乡村学校极其的缺乏艺术门类的师资,我们进行艺术支教主要是教孩子们表演艺术,唱歌、跳舞和剧本创作,还有绘画创意和舞美设计等,活动最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乡村音乐会。在2020年我们在河南姜庄、韩徐庄和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共同举办了两场乡村音乐会,演绎了原创剧目“Hope希望”。第一次的支教经历让我意识到艺术是那么的神奇,可以让快乐传递,我们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2021年我又随项目组来到贵州白岩苗寨支教,大家共同原创了音乐剧“Baiyan白岩”。2022年夏天,我再次回到河南姜庄白铺小学,作为公益大使教学舞蹈。我们原创了第三部音乐剧“Sonia and Sami”,志愿者团队在回到上海正式上线了艺术云端课程,继续与孩子们共同学习艺术。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戏剧,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技能可以学有所用,帮助到乡村的孩子们,让我觉得特别的自豪,有意义,所以艺术支教这份志愿者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可以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来,一起为更多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打开艺术梦想的大门,欢迎未来我们一起前行。

郭紫函-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星煜适应性滑冰
星煜适应性滑冰是我在2022年七月份成立的项目,也是我国首例为残障人群设计的滑冰体系。目前我国残障人士的就业率很低,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包容和接受能力不足,或者是过度的关心往往也会导致残障人士的强烈自卑感。他们通常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学习以及工作当中的。残障朋友们是有能力参与到体育项目当中,并且他们可以做的很好。在和家长沟通中发现他们对于项目的期待和热爱,并且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渴望。项目创立之初,我想解决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社会缺乏残障体育项目以及想要打消社会对于这些特殊朋友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态度和偏见。让他们也有机会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以及工作当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联系好了场馆和志愿者去无偿的帮助这些孩子们。现在正在计划去进行一些辅助器材的设计。在大众层面,也举办了很多次社会层面的宣讲会,向大众普及这些特殊人群的存在,以及适应性体育项目,并且也希望从大众层面的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和认识到社会的多样化,让更多的公益人发起适应性体育项目,让这些特殊的朋友们也能加入到社会活动当中。也希望我的这些特殊朋友能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陈昶羽-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
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分享
项目通过讲解和实验体育心理学,让初高中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提升自信和设立更好的目标。因为我自己本身是一个运动和球类爱好者。我深刻的明白,当今社会初高中生群体正在面临更大的压力,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大家了解该如何正确设定目标,并且一步步实现它。通过自我对话、价值和可视化三个技巧的讲解以及理论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这些方法也能够让他们更加的了解自己,增强自身的成就感,不再畏惧生活中的挑战。我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意识到了体育心理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通过项目能够让我们国际社区的同学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为自己设定更适合自己的目标,下一步的目标是把这个实验投入到本地的初中或者小学中。感谢能够有机会去分享我的实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或者是对体育心理学理念感兴趣的人,可以跟我一起。

朱妍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Amentia公益社
我主要的志愿服务人群是心智障碍者。为了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这个群体,我在学校创建了Amentia公益社,旨在让公益服务深入校园,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公益、热爱公益,为需要帮助的人群伸出援助之手。Amentia公益社截止目前共招募校内外中学生志愿者达100余人,通过创建公众号,面向学校和社会进行文章宣传,并在学校举办讲座的方式,逐渐有更多的同学愿意放下成见,进一步了解这个群体真正的样子。在疫情期间举办线上陪伴活动中,每两名同学对接一个心智障碍者,与障碍者家长和障碍者本人进行为期两天,次数自定的视频聊天。之后的举办“艺术之夜”活动中志愿者和心智障碍者一起学习歌曲,绘画,并展示各自的成果。在今年暑假“魅力夏日。 融合游天坛”活动中,来自北京四所高中的志愿者一对一对接新伙伴。我清楚地看到大家如何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互相交流时没有束缚感,再到无话不谈。 融合活动给心智障碍者生活照进了一束光,他们从活动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对世界有了不同的认知和更深的感触。我希望未来的活动也能也将把这份感触带给他人,让它继续传递下去。

王子涵-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关瞳-人大附中、李睿-北京101中学国际部、李嘉宜-北京世青学校
疫情当下的高中生与慧灵
慧灵机构是一个专门接纳受智力障碍问题困扰的成年人的慈善机构,慧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为自闭症群体中更受边缘化的成年人撑起了保护伞。九年前我们负责老师曾老师结识了武姨和自闭症自闭障碍群体并定期去关怀他们。参加活动支持这些智力障碍人士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感触,所以我们决定加入并参与进来。听到五姨分享他们的故事,我们发现这些学员的内心只是住着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他们看到自己捏出的彩泥的时候,会开心的笑起来。在我们拿出吉他弹奏的时候,会努力的说出“吉”这个词,我们也在被他们如此简单获得快乐的这种能力和态度而被影响着。由于疫情原因志愿者人手不足,我们从讨论解决方案到着手写文章,发表公众号,每个人都尽了很大的努力。希望能以此让更多人了解,能有更多人愿意加入慧灵,关注智力障碍人群的生活。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机构的学员们,因为有不同的志愿者的出现,让这些学员们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做不一样的活动,拥有更丰富的生活,这也是慧灵的初衷,让智力障碍人员更好的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而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讲,也会因为能够帮助到其他人而感到成就感,与他们相处的场景无一不治愈着我们所有人的内心。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需要我们大家积极关注的群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专业志愿者加入到了专业志愿服务的领域中,为我们展示了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关怀以及他们的力量和热忱。我们也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通过平台的力量让更多人听见自己的声音,也相信青年志愿者们能够在专业志愿服务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志愿者伙伴,一起携手志愿,团结起来,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共同行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