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拉开大规模建设序幕
2024-08-05 14:5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者:

  8月3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会在学校雄安校区举行。学校雄安校区主体工程启动建设标志着学校雄安校区拉开了大规模建设的序幕,标志着学校“一校两区”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校党委书记雷涯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门扬,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学校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原党委书记、校长吴淦国,原党委书记王鸿冰,原党委书记马俊杰,中国科学院院士莫宣学、王成善、成秋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仰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伟,校党委副书记林善园,副校长段翔、武雄、赵志丹、吴怀春,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路刚,学校原副校长余际从,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聪,原副校长王训练,以及关心和支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建设的老同志代表、师生代表、校友代表和我校雄安校区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启动会由副校长刘大锰主持。

  门扬代表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学校致以热烈祝贺,他指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学校积极响应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雄安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门扬表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和世界领先水平,为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地大雄安校区建成后,通过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必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地球科学领域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为雄安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注入强大动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推动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门扬强调,雄安新区也将全面支持地大雄安校区工程建设和创新发展,及时高效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孙友宏在致辞中指出,在雄安建设新校区,是地大办学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全校师生共同期盼的盛事。建设雄安校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推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有力实践;是以“一校两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引领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是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的民心工程、良心工程和百年工程。孙友宏代表学校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高度重视,团结一心。希望全校上下牢固树立“一校两区”的大局意识,共同推进新校区建设。二是高效落实,真抓实干。希望雄安校区建设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势头,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目标。三是高频联动,通力合作。希望各参建单位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雄安校区建设成为让国家满意、社会满意、师生满意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洁工程。孙友宏强调,今天的仪式,是为新家建设奠基石,更是为学校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基业。全校上下要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全力以赴推进雄安校区建设,让地大早日在这片承载“千年大计”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不断开创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学校老领导代表赵鹏大,校友代表、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地质矿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校1987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本科毕业生、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周明岭,教师代表、珠宝学院教授许博,学生代表、水资源与环境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唐杨,参建单位代表路刚依次发言,表示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投身建设,为雄安校区建设、地大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环节,雷涯邻宣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主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雷涯邻、孙友宏、门扬、樊军、赵鹏大、吴淦国、王鸿冰、马俊杰、莫宣学、王成善、成秋明、王仰华共同推动启动器,一同为主体工程项目奠基培土。奠基石下方埋有一块泰山石并刻有《奠基埋石赋》,将永久保存在校园内,以志纪念。奠基石高度75厘米,寓意2027年完成一期疏解,也是校庆75周年;宽度110.5厘米,寓意北京校区东门到雄安校区南门的直线距离110.5公里。随着礼炮礼乐奏响、工程车的轰鸣,我校雄安校区大规模建设拉开帷幕。

  启动会后,校领导一行走访参观了雄安校区首开项目施工现场,勉励施工单位以“千年大计”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干劲,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建工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44506163 2022-07-24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