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院士寄语2024届毕业生:心怀大我 成就自我
2024-06-14 09: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者:

心怀大我 成就自我

——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孙友宏院士

2024年6月13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校友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隆重举行学校2024届毕业典礼,共同见证3948位毕业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今天的主席台上,有93岁高龄的老校长赵鹏大院士、有“80后”的李曙光院士、“70后”的王成善院士,尽管头顶炎炎烈日,他们仍坚持来到现场,为大家践行。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鼓掌!下面,我谨代表学校、代表雷涯邻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你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倾心培养你们的师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无私奉献的全校职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家人、一路陪伴你们的亲人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刚刚,在毕业献词里,我们共同回顾了宝贵的大学时光。我曾迎你们入学,亲眼见证了你们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坚定;也曾送你们出征,亲身感受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赤忱热烈、“一起向未来”的朝气蓬勃。我们一起庆祝建校70周年,奋力开启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在你们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我曾寄予四点期望,希望你们筑牢“艰苦奋斗”之基,践行“朴实无华”之事,感悟“追求真理”之道,坚守“务实前行”之心;成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者,筚路蓝缕、心有大我的奉献者,一马当先、勇做尖兵的先行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攀登者。时光匆匆,今天在此重聚,同学们并未辜负学校的厚望。你们当中,有人选择回到家乡,观乡土、悟民生,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年华;有人继续学习深造,善钻研、勇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青春力量。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成长,更为你们感到自豪!从你们身上,国家兴旺繁荣的愿景、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得以观照!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校园,走上人生新的征程,从这一刻开始,你们就要自己选择未来之路。

  这条路上,机遇无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光明前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浪潮迭起,正处于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形成的战略机遇期。我校王成善院士、成秋明院士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牵头发起我国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等新兴技术,整合过去数十亿年地球时空大数据,开辟了世界地球科学领域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新疆域。社会发展推动的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你们生于中国经济飞腾发展的黄金十年,成长于网络时代,有着更便捷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你们成长的坚实基础;党和国家对青年高度重视,是你们成才的重要保证。你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风劲潮涌,自当乘势而上!

  这条路上,挑战重重

  世上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人生,逆境之中才见真章。面对避不开的荆棘、无星的暗夜,你们要直面坎坷,成为自己的光,也照亮他人。回望地大建校史,初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地质先行。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应运而生,“动地的勇士”从此走上历史的舞台。建校初期,条件异常艰苦,却无人后退一步。没有教材,便手刻蜡板;没有挂图,便亲手绘制;没有教具,教师们对着图板,请教工人师傅,做出一套套实用的模型;没有标本,师生利用实习时间和假期采集,用双手建起矿物实验室、岩石实验室和古生物实验室。他们在摇篮路上亲手栽下的树苗,如今亭亭如盖,依旧荫蔽着莘莘学子。“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流淌在每一位地大人的血脉里,鲜活滚烫!

  人生这条路,是你们心怀大我、成就自我的过程。

  成就自我,必先心怀大我

  要将国家的需要,作为人生的选择,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连结。聚焦深地、深海、深空、深时,一代代地大人肩负着“地质报国”的光荣使命。飞天逐梦,揽月摘星。你们的学长,“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让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奔赴月球;你们的同辈,测绘工程创新班才谨豪同学,参与“嫦娥六号”氡气探测载荷工作,在昼夜坚守中践行强国誓言,所在中法团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原位氡气及其衰变产物探测;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庞越同学,独立完成了LQ60凯撒幅分幅月球地质图的绘制,所在团队参与完成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为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选址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远赴重洋,破浪乘风。在海洋地质长期落后、海洋油气勘探无人问津的艰苦年代,刘光鼎院士完成了新中国海上找油的创举;60余年后,以海洋学院唐琴琴同学为代表的青年学子,深入大洋开展科学考察,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青春智慧。微光成炬,涓滴汇海。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心怀大我,必要成就自我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此,我也提三点希望:

  一是审视自我,去找到毕生热爱的事,把人生的路走正。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奔赴热爱不是鼓励“内卷”,更不是选择“躺平”,是向内探索并付诸于行动,从寻求外界认可转变为寻求自我认同。认可自我价值,让热爱在奋斗中澎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便会精神强大、内心充盈。珠宝学院希尔艾力江·依明江同学,在地大收获了全力奔跑的青春。我曾在首都高校第14届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亲眼见证他夺冠并为他颁发奖牌。他执着的热爱,坚定的信念,和日复一日、不遗余力的刻苦训练,终于成就了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的勇夺三金。拼搏的汗水,终会浇灌出理想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让热爱在坚守中闪光。今年,近300名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基层就业,千余名毕业生进入地质行业,用最朴实的行动,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把平凡活成平庸,在“自找苦吃”中收获甘甜。同学们,人生是旷野而非单行道,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希望你们怀揣万千热爱,奔赴山海,在城市、在乡村,在每一个可以创造价值的地方激扬青春,砥砺前行!

  二是打开自我,去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把人生的路走宽。当今世界,没有人能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自我封闭得不到长久的安全感,向外多迈一步,就能拥抱更加开阔的人生。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实现梦想,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筑梦的路途,离不开相伴而行的朋友,分享才有收获。信息工程学院伍泽鑫同学所在的学生团队,在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斩获全国团队一等奖。“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是他们获胜的秘诀。追梦的旅程,离不开相向而行的伙伴,合作才能共赢。与加拿大、瑞士、美国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科学研究院蔡荣华博士对地幔不均一性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见解,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学们,团结合作的本质是共同奉献。希望你们学会交流沟通,摆脱“社恐”的标签,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把工作放到全局中把握,做“整顿职场的00后”,改变身边的“小气候”。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同心圆梦,携手前行!

  三是突破自我,去锚定值得奔赴的目标,把人生的路走长。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行大道,就要立大志。有为之人,都有明确目标的指引。要敢于设立目标,发扬“攀登精神”,创新创造,超越看似不可征服的极限。为实现科技测绘山河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陈李昊同学在校期间苦学专业知识,课余时间坚持攀岩运动,历经生死考验后登顶世界之巅,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在珠峰地区利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技术开展积雪特性研究的任务。要敢于坚持目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锤炼过硬的本领。工程技术学院刘乾灵博士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多年来连续多次、长期驻扎在我国地下水封油库建设现场,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同学们,志向是奋斗的原动力,也是人生的定盘星。希望你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路遥而不坠其志,行远而不改初心,以青春之热血、青春之汗水,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之歌,不懈奋进,勇毅前行!

  一别摇篮,长怀山海,再报家国。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愿你们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在人生全过程,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跑好强国建设的接力棒!

  临别之际,去给授业恩师再多一个拥抱,和同窗挚友再多一张合影,再多看一眼这个承载了你们青春岁月的校园,然后带着我们的祝福,去开启崭新的人生!

  也要记得,不论走多远,常回家看看!操场北侧的姓名墙寄托着长长牵挂,学校记得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天南海北的校友分会,是你们驻留的港湾。不管你们走向何方,学校都将寄予最热切的关注、最坚定的支持。我们在这里,送你们出发,也期待你们凯旋!

  最后,祝你们前程似锦、前途光明!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44506163 2022-07-24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