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欧材料高端对话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2024-07-11 13:25
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7月8日

中欧材料高端对话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学术大咖云集

一场备受瞩目的材料科学领域盛会

——中欧材料高端对话在此举行

  瞿金平、王玉忠、陈学思、柴立元、马於光、傅正义、张立群、韩恩厚,Rodrigo Martins、Philippe Dubois、Patrick Maestro、Pascal Métivier、胡国华、Federico Rosei、Elvira Fortunato、Luigi Ambrosio、Dimitrios Angelis、Giuseppe Lacidogna、Sanjay Mathur、Joan Morante、Hyacinthe Randria等22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法国国家技术院、欧洲材料研究学会、SYENSQO公司的院士、专家,共同探讨材料科学在全球重大问题中的影响与应用,并推动中欧双方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欧洲科学院院士Rodrigo Martins分别代表中欧双方学者家致辞。

  活动现场,中外学者围绕材料科学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讨论。从环境保护到能源开发,从医疗健康到智能制造,材料科学的应用领域广泛而深远。中欧学者通过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探讨了材料科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未来科研合作的新方向。

  交流过程中,中外学者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他们的见解独到、思考深刻,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启示和灵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加工技术创新对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加工过程紧密相关,从流变学的角度来说,它的特性就是具有黏弹性。从最早的拖曳剪切技术,到动态剪切,再到体积拉伸流变技术,加工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深刻影响着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瞿金平特别强调了拉伸流变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优势,通过模拟打年糕或制作牛肉丸的过程,展示了拉伸流变如何提升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尤其是在塑料回收领域,实现了PP与PE混合熔融塑化后的性能超越。此外,他还介绍了在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加工中的创新,利用偏心转子挤出机实现了材料的自增韧与自增强,推动了可降解材料的广泛应用。

  他更进一步提出了直接利用生物质如秸秆、淀粉等大分子,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分子解构与重构,制备高性能可降解材料的设想,展现了加工技术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

  瞿金平强调,创新无止境,加工技术的创新、手段的变革会促进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国家技术院院士,欧洲应用科学、工程与技术院联盟秘书长Patrick Maestro主要阐述了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化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化学发展要从教育启蒙,倡导系统性教学方法。他强调,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化学发展的关键,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至关重要。

  在矿业领域,他提倡可持续采矿,减少环境污染,并强调循环回收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充分开发城市采矿的潜力。他提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是化学与物理交叉研究的新方向,有望创造高价值材料。同时,可控可降解材料的研究也至关重要,需在分子层面进行精准转化。

  他认为,实现这些创新需跨学科合作,且需经历长期努力。他强调,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材料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电池技术为例,尽管已有显著进步,但仍需不断优化以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

  最后,他呼吁加强产学研合作及国际间交流,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他对中国的发展表示赞扬,并期待中欧科学家能在未来合作中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隆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Sanjay Mathur指出,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新思想、新合作及跨界融合,以推动技术创新。

  他指出,当前人类面临人口、能源需求、污染指数级增长,生物多样性受损及气候变暖等多重挑战。他强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复杂议题,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应仅仅局限于材料的循环、复用、脱碳和健康等方面,而应是一个更为全面的综合概念。他强调需要将联合国制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概念中,以形成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他聚焦于能源问题,指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他分享了创新材料——“工程化有机陶瓷墙”的实例。这种新材料是一个生物受体的混凝体,是一个垂直的花园,不仅美化环境还能自然降温,展现了材料科学的前瞻应用。

  展望未来,他认为科学将高度整合,材料将实现多功能应用,并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倡从全方位角度审视材料,推动学科交叉,以应对材料需求和技术、工艺的相互依赖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教授探讨了基于生物加工的生态制造方法,强调了由生物加工所启迪的加工以及合成的重要性。他指出,生物材料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特性,可以在室温下形成,与高温烧结的人造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硬度。他特别提到了鲨鱼牙齿的生长速度和牙齿形成过程,认为这是陶瓷制造可以借鉴的自然现象。

  他提出了生物加工启迪的合成加工新方向,与仿生材料不同,这种加工方法更注重生物结构和生物加工过程。通过学习自然生物加工过程,可以获得新的工艺和结构启发。他还介绍了生物加工在室温下完成烧结过程的潜力,以及基于光合作用和生物矿物化的合成技术。

  此外,傅正义讨论了无基材料的合成,如青口形成珍珠的过程,以及氧化硅在室温下的结构形成,这些都可以为材料合成提供新思路。他还提到了人体骨骼中骨纤维的矿物质化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具有柔性的纤丝和预应力陶瓷材料。

  最后,他展望了未来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模拟生物生长过程来“生长”陶瓷等材料的可能性,这将极大地推动材料制造的生态化和低能耗发展。

  在分组研讨过程中,双方学者还就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为未来的科研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中欧材料高端对话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中欧双方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全球材料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华南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挥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优势,与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材料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此外,活动的举办还为全球材料科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通过与国际知名学者的互动和交流,青年学者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激发了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将有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涌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论坛开始前,欧方学者参观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学校副校长徐向民代表学校与欧方学者进行会谈,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办学成就。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大学科学院院士、洛林大学特级教授胡国华教授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对大会的大力支持,希望借助促成此次交流,碰撞出学术火花,加强双方未来合作。

  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为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自1952年正式组建以来,学校就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了橡皮工学专业、硅酸盐工学专业、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专业、高分子化工和化学纤维专业、电子陶瓷专业。发展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全国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2023 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科学排名全球第一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7-03 16:20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7-03 16:17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7-01 15:59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6-28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