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考生:志愿怎么填报?高校招办主任们给你支招
2024-06-26 19:36
央视新闻
作者:

  这几天,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开始进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目前,已有21个省份正式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其中,江西、吉林等7个省份今年是首考,高考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规则也将采用全新的模式。那么,有哪些新变化、考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

  其中,江西、吉林、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江苏等15个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进行志愿投档录取。1所院校可设置1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以北京为例,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独立的志愿,本科普通批可以最多填30个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 潘伟杰:“院校专业组”的话,我们按照人才培养的需要,(把)几个专业或者大类相对进行一些划分。比如说人才培养上有特殊需求的,那么我们把它分出一个组来。

  贵州、浙江、山东、辽宁、河北、重庆等6个省份实施的是“专业(类)+院校”录取投档模式。以辽宁为例,1个“专业(类)+院校”为1个志愿,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最大数量为112个。

  专家表示,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可报的志愿相对更多了。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新高考底层的逻辑变成以专业为主来报志愿,本质就是按专业报或者专业大类来报,从所要填报的志愿数量,它给了你特别多的机会。学生和家长想清楚自己的负面清单,不想读什么专业,不想去什么学校,一旦纠结犹豫的,强烈建议不要报。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志愿填报 认真查看选科要求

  另外,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2024年,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认真查看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今年,不少高校明确,报考理工类专业,必选“物理”和“化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李礼:我们多数理工科的专业,都要求物理加化学这个选考科目的要求。因为很多的专业实际上在培养过程中,他需要学生们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专业的问题。如果在高中不选的话,在大学里,首先学这个专业是很吃力的。到未来之后再从事这个行业,那也是比较吃力的。

  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2024年,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高考考生在高一年级,就已知晓报考各高校相关专业的选科要求。这里要提醒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高一的学生和家长,在进行选考科目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多方考虑。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翟文洁:有一些同学觉得物理太难就不选物理了,但是我们的工科专业有这样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一定要学好物理的。选考科目的时候,我们要避免任性,(防止)想去的专业去不了,要避免这样的风险。

  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不仅需要了解高校在各省份的投档录取规则,也需要一些填报的小技巧。戳视频,听听高校招办主任们如何支招。

  据介绍,目前,除了部分省份的提前批、艺术批次投档,采用顺序志愿录取外,大部分批次、类别的高考录取方式都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平行录取时,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多所高校。需要提醒的是,考生所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仍有自然顺序,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李庆:假设这个学生报的ABCD这几个志愿中,如果A志愿这个计划没有满的时候,那么是先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A志愿没进去,再看他的B志愿,依次类推。假设您报的ABCD这4个大学都能录取您,那原则上先录A志愿。所以说在报的时候,您只要把优先选择院校或者您最想去的院校放在前面就可以了。

  此外,在志愿填报过程中,高考分数及其对应位次,以及往年高校相应录取位次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范围,采取“冲、稳、保”的策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于瑞辰:在进行投档的时候,省招办会按照高考成绩,先看你的第一志愿。(如果)你的第一志愿被比你高分的学生占满,然后再看你的第二志愿,这样类推,直到把你安排完了,才安排比你分数低的下一个考生。考生要用足用透自己的分数,可以先去冲击一些可能分数比自己的考分略高的学校。稳就是考生要选择跟自己分数相当水平相当的一些院校。保,还是要有保底的专业,即使前面冲的院校、稳的院校没有成功,最后考生也有保底,能保证自己有学校上。

  (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魏帮军 王殿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6-26 11:07
z.jpg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6-25 17:04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6-25 11:58
g.jpg